健康養身★銀髮族易罹患孤獨症候群 學習經營「4老」要趁早

銀髮族易罹患孤獨症候群 學習經營「4老」要趁早

【NOW健康 林芊聿/新北報導】75歲楊奶奶(化名)半年前丈夫去世後,她從南部鄉下北上,與兒子1家3口住在同棟不同樓層的社區大樓,平日因兒子夫妻工作忙碌,幫忙照顧1歲大的孫子,天天煮好晚餐,等他們下班一起吃飯。

 

原本期待晚餐天倫之樂,但兒子跟媳婦常以「吃過了」婉拒她的邀約,接了孫子就走,等到假日,她想跟兒子媳婦講講話,但兒子1家3口總是一大早就外出,她與左右鄰居不熟悉,常獨自1人在家。1個月前,楊奶奶開始出現心悸、喘不過氣來的症狀,至心臟科就診檢查卻找不出原因,到後來更出現失眠、食慾不振,還不時對人抱怨「自己只是被利用」、「都沒人要理我」等負面話語,原本溫和的脾氣也變得暴躁。

 

兒子陪同至精神科診所求助,確診為「銀髮族孤獨症候群」。台灣邁入高齡社會,每7個人當中就有1人超過65歲,其中3成為獨居或老夫妻同住的銀髮族。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提醒,子女門應該多關心老人家,不要讓長輩處於憂鬱情緒中。

 

楊聰財說明,銀髮族孤獨症候群症狀為憂鬱、焦慮、憤怒或睡眠障礙,嚴重者還會出現自傷、傷人行為。臨床研究顯示,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下,大腦分泌過多壓力荷爾蒙「可體松」,抑制免疫系統作用,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或失智症的機率。

 

治療銀髮族孤獨症候群先以藥物改善憂鬱、失眠等症狀,再透過負面情緒障礙指數評估,找出導致孤獨的成因,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舒緩負面情緒,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楊聰財提醒,退休銀髮族應該要有生活目標,培養興趣,參與社區活動、社區大學課程,結交新朋友,讓生活更豐富有趣。此外,年輕時應好好經營「4老」,老友、老伴、老狗與老本,增進正向互動關係。

 

銀髮族身心健康已成全球關注重點,楊聰財建議,為人子女者應多多關懷家中長輩,即便沒有住在一起,也要常打電話,或透過視訊聊天問候,隨時留意長輩的身心變化,如有異常,出現情緒低落、拒絕外出或找不出病因等症狀,且持續2至4周,就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流感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一大堆病毒在身旁伺機而動,常讓人防不勝防!醫師提醒,尤其是幼童,由於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是病毒感染的高危險群;因此,家長對於病毒的防疫措施更要做好,才能免於健康受到威脅。愛鄰診所院長張凱忻表示,幼童的免疫系統未成熟,抵抗力較弱,是罹患流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為了讓阿公阿嬤們走出家門並提升身體體能,台北市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將於4月23日每週三、4月24日每週四起,分別於全德里及新忠里舉辦為期3個月的「長青健康活力站」。並將從4月25日起,每週一、五於雙園國小辦理2個月「『躍』動、『躍』樂、『躍』健康」體適能活動,活動內容豐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家有重症病人,照顧者往往身負重任!為讓家中的重症照顧者能找到出口,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與合庫人壽合作規劃「I守護,愛守護」活動;民眾可以利用手機,只要透過QR code,就可以提供更多的資源回饋給照顧者,只要參加捐款活動,還有機會抽到500元禮券。中華民國家庭照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時序春暖花開,瘦身市場進入需求的暖身階段,所以不論是在吃的、喝的、擦的、穿的,只要能驅離冬眠中的脂肪,愛美民眾無不趨之若鶩尋找最佳瘦身方法。醫學美容界也積極投入市場,日前由立塑聚焦音波儀器原廠邀請了兩位醫美權威 ,一位是長庚醫院皮膚專科主任胡倩婷醫師與遠從日本邀請來台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