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庚公布追加劑研究 打2劑AZ+第3劑打莫德納抗體最高

長庚公布追加劑研究 打2劑AZ+第3劑打莫德納抗體最高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指揮中心多次強調,疫苗覆蓋率是重要的解封指標,我們能不能出國玩或是出門免戴口罩,端視疫苗接種率。昨(16)日公布的疫苗追加劑覆蓋率已達到46%,在宣布施打追加劑初期,不少人想知道哪牌疫苗能夠有效增加體內抗體,讓自己免於COVID-19威脅。林口長庚醫院進行本土首場針對追加劑的人體實驗,在今(17)日發表結果顯示不論何廠牌都能明顯提升體內抗體的生成效果,對於變異株也能有效對抗。施打莫德納後的抗體量高,但副作用發生率也高。


香港追加劑覆蓋率低致疫情 台灣須積極面對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過去的「防疫模範生」香港,現在陷入嚴峻疫情,原因是疫苗政策有問題,以及年長者、兒童疫苗接種率低。從2021年12月開始便進行實驗,邀請340位醫療照護人員(平均年齡35歲,男:女比例為1:2)施打2劑AZ的基礎劑,再施打mRNA疫苗(半劑或全劑莫德納、以及全劑BNT)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高端)作為第3劑,並分析1個月後免疫生成性分析與不良反應,對於增加疫苗接種率以及民眾施打意願,相信是相當重要的實驗。


打過追加劑後 抗體生成倍率依廠牌有別


副院長邱政洵表示,受試者在施打後的第28天,所有的疫苗都可有效提高受試者血中的抗體濃度,達到體內生成效果。除了分析時,有2位BNT接種者不符收案條件被排除以外,研究結果發現:S抗原IgG抗體檢驗中發現施打第3劑後,全劑莫德納比施打第2劑後提高63.2倍、半劑莫德納47.5倍、BNT 32.2倍、高端8.4倍。


長庚公布追加劑研究 打2劑AZ+第3劑打莫德納抗體最高

▲受試者接種疫苗後S抗原IgG抗體檢驗結果。(圖/林口長庚提供)


中和抗體的檢驗結果,上升的倍數為莫德納全劑量47.7倍、莫德納半劑量39.8倍、BNT 32.2、高端12.7倍。雖蛋白質次單位疫苗偏低,仍有及格的表現。


長庚公布追加劑研究 打2劑AZ+第3劑打莫德納抗體最高

▲中和抗體檢驗結果。(圖/林口長庚提供)


對原始武漢株的效價,莫德納全劑量50倍、莫德納半劑量45.5倍、BNT 29.8倍、高端12.3倍;Alpha變異株的效價中,莫德納全劑量118.1倍、莫德納半劑量99.3倍、BNT為76.9倍、高端23.0倍。


4組疫苗受試者對位病毒D614G中和抗體效價,則是全劑量莫德納48.9倍、半劑量莫德納29.7倍、BNT 26.8倍、高端13.2倍。同時針對Omicron也可顯示施打追加劑後產生之中和抗體能力,與接種前相比可以有效對抗Omicron。與預防重症相關的T細胞免疫反應,所有組別都有明顯上升。倍數為:莫德納全劑量4.2倍、莫德納半劑量3.9倍、BNT 3.1、高端3.3倍。


長庚公布追加劑研究 打2劑AZ+第3劑打莫德納抗體最高

▲對抗Omicron病毒的模擬中和抗體效價。(圖/林口長庚提供)


實驗總結:打疫苗 就是最佳防護


細究接種後的副作用中,可發現施打高端者,發燒者僅佔4.8%,與施打莫德納、BNT者相比低上不少。施打BNT後有10.8%的人有發燒、另外莫德納為15.3%到29.5%。而局部疼痛的副作用也是莫德納BNT偏高,都在96%以上,高端僅76.5%。


邱政洵表示,在2021年底啟動實驗計畫,因當時的疫苗政策,所有醫護人員都是打AZ疫苗。在施打追加劑後1個月,血清抗體生成性與細胞免疫反應都有提高。其中mRNA疫苗優於蛋白次單元疫苗,T細胞反映在不同疫苗追加劑間沒有明顯差異。最後邱政洵對民眾說:接種2劑疫苗後,都要在指定時間內接受第3劑追加劑的接種。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每8名成人有1人腎病變 三高危險群尤應慎防高腎壓
▸中度肥胖應積極減重嗎? 醫曝:合併這些問題就有必要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來自彰化縣的46歲傅先生,3年前突然出現鼻歪、臉腫、呼吸困難等症狀,被診斷出有鼻竇腔腫瘤,最後透過放射治療和微創手術,成功保持臉部外觀完整,目前追蹤近3年,未再復發。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鼻竇腔腫瘤患者若沒有治療,最後可能會造成鼻腔阻塞,甚至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今年19歲的林姓男子,某天半夜因左胸劇痛、呼吸困難而直奔急診,檢查發現,竟出現左側氣胸,緊急插管治療後,順利康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室醫師陳憲青表示,這名年輕患者,幾乎每天抽五包菸,且時間長達5年,因此引發自發性氣胸;若氣胸嚴重時,隨時都可能有生命危險,不得不慎。據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34歲的上班族阿志,因生活忙碌、工作壓力大,平均每三天才排一次便,每次上廁所時都會留下惡臭味,更使阿志不敢在外解便。醫師表示,若糞便停留在體內時間太久,會導致毒素及腐敗菌在身體裡發酵,而產生致癌物質,大腸癌可能已經來敲門了!腸胃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健康之源!台灣腸癌病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16歲高中生情緒暴躁,經常摔壞家中物品,或與父母衝突頻頻、口角不斷,最後因打鼾就醫才驚覺是血氧濃度太低,影響腦部造成情緒不穩,經過「舌根懸吊手術」治療竟然因此讓孩子每夜好眠,更成為人人口中的孝順「暖男」!在台灣約有40萬名兒童及45萬名成人有睡眠呼吸障礙,林口長庚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