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恐致頸因性頭痛 6招遠離頸椎症候群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恐致頸因性頭痛 6招遠離頸椎症候群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位52歲的男性患者,4年多前因脖子痠痛,且會順著肩膀、手臂到手指產生麻痛感,嚴重時甚至牽連側邊頭痛,經西醫影像及神經學檢查,診斷為頸椎症候群,建議手術或復健治療,因擔心手術的風險性而選擇復健,療效不盡理想,痠痛及頭痛仍如影隨形,幾乎每天須服止痛藥控制疼痛,不但影響工作、生活品質連睡眠也大受干擾,導致個性變得易怒暴躁。


2個月前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求診,經針灸與舒筋手法治療3周及衛教正確姿勢後,頸部痠痛感大幅減輕,疼痛指數從7分降到1分,手臂到手指的麻痛感及側邊頭痛皆已消失,再也不需服止痛藥,重拾良好的生活品質。


長時間低頭滑手機 導致頸因性頭痛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李維哲指出,像這類病人頸、肩、上背連至臂及手指的痠、麻痛感,常源自於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工作負重太過造成,使頸部肌肉與韌帶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椎間盤壓力升高,導致頸椎退化加速,甚至有脫位、突出及長骨刺的現象,而病人的頭痛也是由頸部問題所引起,臨床上稱為「頸因性頭痛」,與一般偏頭痛不同,頸因性頭痛常由頸部動作及頭部姿勢改變所誘發,當姿勢不當,頸椎活動度受到限制,周邊的韌帶與肌肉僵硬時,就會引發肌筋膜的傳導痛,甚至刺激神經而產生頭痛的症狀。


綜觀此為病人「頸椎症候群」症狀,就是中醫所謂的「痺證」,常因慢性勞損、外傷或體弱導致氣血運行失常,經脈痺阻不通,進而誘發肢體筋骨出現疼痛及麻木的症狀。


中醫針灸改善頸椎 配合推拿矯正錯位


李維哲表示,像此位病人的問題皆源於頸部附近的肌肉韌帶長期緊繃,針灸處方以頸項局部取穴為主,常取選擇風池穴、完骨穴及頸部的華佗夾脊穴放鬆局部緊張肌肉,再依據病症部位的經絡走向特點,配以特定穴位;舒筋手法的運用,則是針對頸肩條索狀筋結處選用中醫傷科的按揉彈撥的手法,並調整頸椎關節的小錯位,逐漸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頸椎症候群」惡化,平日須注意以下事項:


1.平時需多注意頸部的姿勢,避免長時間處於前傾狀態,建議可微收下巴矯正。
2.避免過度負重,提背過重的背包或長時間背背包於同一邊。
3.若工作需要常使用電話,不要用脖子夾著話筒,可考慮用耳機式聽筒。
4.避免躺在沙發或床上滑手機。
5.儘量不要維持同一姿勢過久,超過30分鐘最好伸展活動筋骨。
6.若肩背痠痛症狀超過半年,上下肢麻、痛或無力持續,且伴有排尿困難或尿失禁等症狀時,則表示頸椎病變較嚴重,建議一定要到醫療院所接受進一步影像檢查及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異位性皮膚炎該如何照護? 醫師點出生活5大地雷
▸不吃澱粉類限醣飲食網路正夯 這樣真的可以健康瘦嗎?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5歲的美食部落客貓大爺,其實是個重度近視患者,雙眼視度數將近2000,拿掉眼鏡後視力近乎全盲,日前,他戴眼鏡卻發現視力仍霧茫茫而就診,檢查才發現,其眼球提早老化近10年,併發早發性白內障。貓大爺說,他在國中時近視度數已達700度,到大學畢業後近視度數破千,長期打電腦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75歲的老翁,日前皮膚起紅疹、乾癢,以為是沾上了髒東西,刻意買了藥皂搓洗;不料,皮膚竟出現乾裂症狀,他才趕緊至醫院就診,檢查發現罹患了冬季癢。皮膚科醫師指出,冬季癢是冬天常見的皮膚疾病,過度清潔皮膚恐導致病情加重。耕莘醫院皮膚科主任王佳珍表示,冬天溫度、濕度驟降,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有些女性生理期時會感到經痛,覺得經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中醫師提醒,腹部疼痛的時間點很重要,生理期前、中、後的痛分別有不同意義,生理期後仍然出現疼痛,可能是子宮病變的前兆!針對生理期前腹部疼痛的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女性生理前就容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北市一名女嬰,連日來高燒不退,至醫院急診也查不出原因。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因為女嬰喜歡睡前喝奶,便抱著奶瓶睡著了;這不但造成這名女嬰乳牙蛀牙,還使細菌一直在口腔中繁殖,造成抵抗力低下,而在染上感冒後,便出現連日高燒不退了。哈佛大學牙醫學博士陳俊龍表示,病例中女嬰就是典型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