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熬夜勞累 小心引起顏面神經麻痺

長期熬夜勞累 小心引起顏面神經麻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主要是因掌管臉部肌肉的神經受損導致,通常患者多是處於長期熬夜、失眠或持續感冒症狀數天後發生,屬於病毒感染或暫時自體免疫功能失調引起;鹿港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杰璋指出,通常症狀會維持2至5天,患者容易呈現臉歪嘴斜,且單邊臉皮有異常麻木等現象,容易影響生活造成困擾。

罹患顏面神經麻痺別擔心 八成能獲改善

出現貝爾氏顏面神經麻痺時,症狀來得又急又明顯,但不須過於擔心,只要及早就診治療,八成以上患者在數周或數月後,都能有效獲得改善;蔡杰璋說,治療上會使用類固醇類藥物,減緩神經發炎,且配合血液循環等藥物,並且可利用人工淚液,幫助減少眼球乾澀問題。

數周後才治療 小心恐留下後遺症

主治醫師蔡杰璋進一步說明,但要注意,若症狀發生數周後才就醫治療,或患者年紀較大、罹患慢性疾病等,就可能因此留下後遺症,即使治療後症狀改善,臉部還是容易會出現不對稱的現象,這時可經由神經內科門診評估檢查,了解預後狀況進行改善。

避免過度勞累 降低罹患顏面神經麻痺風險

平時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最重要是要保持心情愉快,且避免過度勞累,尤其當流行感冒流行期時,也應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降低罹患急性顏面神經麻痺機率;蔡杰璋呼籲,若有任何急性顏面歪斜症狀出現時,應及早就醫治療,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使症狀加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65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2021.06.18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18日為止,已經有518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月15日新北市冷區金山突然出現6例新冠肺炎確診案例,係家庭群聚所致,市長侯友宜宣布16日上午即派出金山機動快篩隊到當地進行普篩,希望能夠盡快將潛伏在鄉間的感染者找出,杜絕感染源,而這支臨危受命,在不到半天時間即整裝出發的機動快篩隊就來自「亞東醫院快篩快打部隊」。亞東快...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透露,第2批莫德納疫苗即將來台,今(18)日上午副指揮官陳宗彥證實,下午16時將會有24萬劑運抵台灣,效期至今年12月15日;另外,陳宗彥提出,總統蔡英文不排除與郭台銘見面。 陳宗彥表示,今日下午確實會有24萬劑莫德納疫到台灣,按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有好多人不太清楚CT值是什麼?為什麼CT值越高傳染力沒有更高?為何在國內檢測是陰性出國後竟變成陽性個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吳俊忠院長指出,CT值是用病毒核酸檢測(PCR)儀器量測病人病毒含量,當PCR的結果Ct值越高時,代表檢體所含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