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期過敏鼻塞依賴鼻噴劑 越用越無感反成藥物性鼻炎

長期過敏鼻塞依賴鼻噴劑 越用越無感反成藥物性鼻炎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今年34歲的高小姐有容易過敏的體質,經常因嚴重鼻塞無法入睡,而有使用市售鼻噴劑的習慣,因為只要用藥物噴一下鼻子,就能快速緩解鼻塞;然而最近鼻塞的嚴重程度卻連噴藥也無法改善,高小姐來到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許瑛倢醫師以鼻內視鏡檢查,發現高小姐鼻黏膜腫脹、發紅,加上她過去長時間使用鼻噴劑,診斷為「藥物性鼻炎」,除了請病人即刻停藥外,也以藥物治療,才讓高小姐的鼻塞順利緩解。


秋冬是過敏好發的季節,在台灣有3至4成民眾為鼻子過敏所苦。而過敏是鼻塞的主要成因之一,其他成因則如:鼻中膈彎曲、鼻竇炎、鼻腔腫瘤等,雖然鼻塞不會致命,但對長時間鼻塞的患者而言,生活品質影響甚鉅。許瑛倢醫師說明,一般而言,黏膜會因平躺時充血,導致患者覺得睡覺時鼻子特別塞,翻來覆去無法入睡,嚴重者就連白天也深受影響,精神不濟。若遲遲未得到適切治療,除了影響睡眠,也可能因睡覺張口呼吸而有口乾、喉嚨痛、打呼等問題;若是兒童長期用口呼吸,則會影響臉部發育,造成齒列不正、下巴後縮、較短。


「藥物性鼻炎」主因為藥物不當使用,造成鼻腔黏膜發炎的病症,容易發生在長時間使用血管收縮劑的患者身上。許瑛倢醫師指出,鼻塞改善方式包括移除過敏原、蒸氣治療、鼻腔沖洗等,用藥則有口服、鼻噴劑2種,口服藥物常見成分為抗組織胺,鼻噴劑依成份可分為抗組織胺、類固醇、血管收縮劑3種,主打快速有效的鼻噴劑成分大多是血管收縮劑,使用後能馬上收縮鼻腔黏膜血管,緩解鼻塞;但若長期使用,就會使血管疲乏,造成血管擴張、無法收縮,出現越噴越塞的情況。


當耳鼻喉科醫師發現病人鼻腔黏膜腫脹、發紅,又有長期使用鼻噴劑的習慣,多會診斷為「藥物性鼻炎」,並請病患停藥,改開立其他治療藥物,讓鼻腔血管恢復彈性;但若血管擴張嚴重,大幅影響生活品質,且藥物無法有效改善時,就會視情況與病人意願施以鼻肉削除手術,擴大鼻腔空間,改善呼吸。


許瑛倢醫師醒,鼻噴劑可改善過敏、鼻竇炎造成的鼻塞症狀,但是鼻中膈彎曲或鼻腔腫瘤引起的鼻塞對藥物則無明顯反應,因此民眾應先釐清自己的鼻塞原因,就醫以對症下藥;若不得已要自行購買藥品的話,則要清楚欲購買的藥品種類與注意事項,並留意藥物的使用說明,血管收縮類型的藥物切勿連續使用超過1周,無法有效改善時務必就醫,由醫師進一步檢查、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破解耳鳴眩暈迷思 李宏信醫師健康開講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在台灣,骨髓瘤多好發於70多歲老男人,主要是來自於骨髓的漿細胞惡性腫瘤;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血液科醫師陳尹愷指出,骨髓瘤徵兆較多樣性,包括貧血、骨頭痛、腎臟衰竭等,都為臨床上常見的患者前兆。臨床上,曾有1名70多歲的老先生,因貧血昏倒,緊急就醫後,醫師確診為惡性骨髓瘤所致,所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根據統計,約占三分之一的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等現象,且男性髖骨骨折率約是10萬分之238,女性則為10萬分之607人;嘉義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周振銘指出,若為髖骨骨折,第1年死亡的機率約占10%至20%,且50%無法獨立生活,對家屬和患者都是不少負擔。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天氣太過潮濕,導致汗不易留出來,悶在體表,就容易使人出現頭暈等現象,以傳統中醫而言,又稱為風濕頭痛;台南開業中醫診所院長陳宥任指出,主要是因頭皮含微血管網,當表濕太重,就會使頭皮血液循環代謝變慢,促使頭皮缺氧造成緊繃,出現頭痛等症狀。尤其若濕氣太嚴重,也會間接影響腸胃功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端午節將至,少不了吃粽子應景,可是要小心,若吃太多,恐造成脹氣、便秘等症狀;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中醫科醫師許博期指出,主要是因粽子為糯米所做,建議最好一天不要食用兩顆,才能避免脹氣等症狀。(照片來源/取自資料庫)臨床上,因吃太多粽子造成脹氣而看診的患者,多以30至50歲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