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痔瘡怎麼辦? 治療選擇有這些

長痔瘡怎麼辦? 治療選擇有這些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日前總統候選人喊出「得民調者得痔瘡」,其實有痔瘡的人非常多。國外統計,每4人有3人有痔瘡,通常原因不明,幸好,多數患者只要多吃高纖維食物、多喝水等日常生活調整與保守治療,通常可以改善。然而,若發現有大便出血,或者痔瘡經過1週保守治療沒改善,應求助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痔瘡分外痔和內痔 原因多元

根據國際知名醫療中心梅約診所,痔瘡是由於肛門和下直腸的靜脈腫脹產生,類似靜脈曲張,可能發生在直腸內部(內痔)或肛門周圍的皮膚下(外痔)。

根據痔瘡位置和類型有不同症狀,外痔常見如肛門區域瘙癢或發炎、疼痛或不適、肛門周圍腫脹

或流血;內痔位於直腸內部,通常看不見或沒感覺,也很少引起不適,往往排便刺激會無痛流血,可注意衛生紙或馬桶內有少量鮮紅色的血液,甚至內痔脫垂,出現疼痛或刺激感;若血液聚集在外痔內並形成血塊,恐變成血栓痔,可感覺肛門附近出現硬塊,可能劇痛、腫脹或發炎。

痔瘡可能是下直腸壓力升高產生,包含用力解便、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有慢性腹瀉或便秘、肥胖、懷孕、低纖維飲食、舉重和年齡。

預防痔瘡這樣做 多吃纖維、喝水

如何預防痔瘡並紓解不舒服症狀,應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蔬果、粗糧,有助軟化糞便並增加其體積,避免用力解便傷及痔瘡,但應漸進增加纖維,以免脹氣;其他如多喝水、排便時別憋氣、有強烈便意時快上廁所、多運動,避免久坐或久站。

如廁有血要注意 痔瘡手術有這些

哈佛醫學院指出,通常只要保守或居家治療即可改善痔瘡,然而少數患者需要手術積極處理。所幸目前有侵入性較小的手術,疼痛較少、恢復較快。例如皮圈結紮法,是將橡皮圈套住痔瘡根部,使其緊縮並癒合,約需6-8週,手術併發症風險低,包括輕度疼痛或緊繃(坐溫水浴可緩解)、出血和感染。其他門診手術還包含硬化治療、紅外線熱凝術等,原理類似皮圈結紮法,但復發程度不同。

如果是較大的外痔、症狀持續的外痔,或皮圈結紮法仍會復發的內痔,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傳統痔瘡手術是在內外痔組織周圍切開一狹小開口,清除問題血管,治癒率可達95%以上,且併發症機率低,但卻以疼痛著名,必須麻醉。通常患者當天可回家,需7-10天復原,雖有缺點,卻可解決痔瘡問題;環狀切除術則為較新術式,用於治療脫垂或流血的內痔,有助減少傳統手術的疼痛感。

醫療中心建議,若發現有大便出血,或者痔瘡經過1週保守治療沒改善,應求助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因血便也可能是大腸癌等其他疾病。

參考資料:

1.梅約診所.

2. 哈佛醫學院.

【延伸閱讀】

免疫療法搭化療 突破晚期肺癌治療困境

心房顫動患者難題 :如何預防血液凝結 又要緊急恢復凝血功能?

她21歲擊退思覺失調幻聽 每月一針助重拾精彩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作家瓊瑤老公平鑫濤因為失智症而引起社會關注;其實,高齡化社會,也使得失智症病人會越來越多。除了西醫治療失智症之外,中醫對於失智症也有療效,甚至對於血管性失智症病人,往往是因為高血壓或是腦中風之後引起,也都有研究發現,可以藉由中醫來預防。 中醫認為:五臟六腑都和失智症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103年最新國人十大癌症排行,大腸癌發生人數連續9年蟬聯冠軍。主因與不當飲食習慣、肥胖不運動息息相關;適逢母親佳節應該為媽媽的健康把關,除了物質上的給予,讓媽媽「腸」保健康,才能夠健康呷百二。 謹記321守則 「腸」保健康最安心 腸道保健專家王輝明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母親節這女性的節日,會讓人特別關注身旁辛苦的媽媽或太太,以往不會特別看的臉龐,是不是隨著時間及操勞讓紋路越來越明顯呢?不少人為了留住美麗,想盡各種辦法,現在更有芸香及知母等成分,使臉頰圓潤,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媽媽的顏值要全家人一起守護 近期異軍突起的芸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知道鼻胃管何時必須要用嗎?作家瓊瑤認為罹患失智症的先生平鑫濤不該用鼻胃管,但是平鑫濤的兒女卻堅持要用鼻胃管,進而引起鼻胃管是否應該使用的爭論;其實,仍然有些病況是應該要使用鼻胃管,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該用時仍然要使用。 輕度失智症且無法進食時就應放鼻胃管 單單以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