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長痔瘡怎麼辦? 治療選擇有這些

長痔瘡怎麼辦? 治療選擇有這些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日前總統候選人喊出「得民調者得痔瘡」,其實有痔瘡的人非常多。國外統計,每4人有3人有痔瘡,通常原因不明,幸好,多數患者只要多吃高纖維食物、多喝水等日常生活調整與保守治療,通常可以改善。然而,若發現有大便出血,或者痔瘡經過1週保守治療沒改善,應求助大腸直腸外科醫師。

痔瘡分外痔和內痔 原因多元

根據國際知名醫療中心梅約診所,痔瘡是由於肛門和下直腸的靜脈腫脹產生,類似靜脈曲張,可能發生在直腸內部(內痔)或肛門周圍的皮膚下(外痔)。

根據痔瘡位置和類型有不同症狀,外痔常見如肛門區域瘙癢或發炎、疼痛或不適、肛門周圍腫脹

或流血;內痔位於直腸內部,通常看不見或沒感覺,也很少引起不適,往往排便刺激會無痛流血,可注意衛生紙或馬桶內有少量鮮紅色的血液,甚至內痔脫垂,出現疼痛或刺激感;若血液聚集在外痔內並形成血塊,恐變成血栓痔,可感覺肛門附近出現硬塊,可能劇痛、腫脹或發炎。

痔瘡可能是下直腸壓力升高產生,包含用力解便、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有慢性腹瀉或便秘、肥胖、懷孕、低纖維飲食、舉重和年齡。

預防痔瘡這樣做 多吃纖維、喝水

如何預防痔瘡並紓解不舒服症狀,應多吃高纖維食物,如蔬果、粗糧,有助軟化糞便並增加其體積,避免用力解便傷及痔瘡,但應漸進增加纖維,以免脹氣;其他如多喝水、排便時別憋氣、有強烈便意時快上廁所、多運動,避免久坐或久站。

如廁有血要注意 痔瘡手術有這些

哈佛醫學院指出,通常只要保守或居家治療即可改善痔瘡,然而少數患者需要手術積極處理。所幸目前有侵入性較小的手術,疼痛較少、恢復較快。例如皮圈結紮法,是將橡皮圈套住痔瘡根部,使其緊縮並癒合,約需6-8週,手術併發症風險低,包括輕度疼痛或緊繃(坐溫水浴可緩解)、出血和感染。其他門診手術還包含硬化治療、紅外線熱凝術等,原理類似皮圈結紮法,但復發程度不同。

如果是較大的外痔、症狀持續的外痔,或皮圈結紮法仍會復發的內痔,則可能需要進行手術。傳統痔瘡手術是在內外痔組織周圍切開一狹小開口,清除問題血管,治癒率可達95%以上,且併發症機率低,但卻以疼痛著名,必須麻醉。通常患者當天可回家,需7-10天復原,雖有缺點,卻可解決痔瘡問題;環狀切除術則為較新術式,用於治療脫垂或流血的內痔,有助減少傳統手術的疼痛感。

醫療中心建議,若發現有大便出血,或者痔瘡經過1週保守治療沒改善,應求助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因血便也可能是大腸癌等其他疾病。

參考資料:

1.梅約診所.

2. 哈佛醫學院.

【延伸閱讀】

免疫療法搭化療 突破晚期肺癌治療困境

心房顫動患者難題 :如何預防血液凝結 又要緊急恢復凝血功能?

她21歲擊退思覺失調幻聽 每月一針助重拾精彩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所以在早上這段時間,不管是喝水還是吃早餐,都成了注重健康人群較為關心的一個重要話題。 保持健康的身體,必須要攝夠充足的水分。一個人每天至少要喝足8杯水,才能讓身體不“飢渴”,而清晨的第一杯水尤其顯得尤其重要。你可知道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杯水應該怎麼喝嗎? 有...

閱讀詳情 »

每個人都有自己固定的排便時間,一般一天一次,認為那就是自己身體排毒的時間了。事實卻不是這樣,不同的身體器官有著自己不同的排毒時間,所以要調整好時差來適應我們身體器官的排毒時間,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的排毒養生。 最佳睡眠時間:晚上10點。 晚上11點~早晨5點:膽、肝、肺排毒時間 膽、肝、肺的排毒都需要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腸病毒疫情持續延燒!上周全台急診首度突破2千人次,停課班數共472班,以桃竹苗地區停課164班最多,其次為中部地區105班。疾病管制署表示,近期仍將維持上升趨勢,推估將在6月中下旬到達高峰後逐漸下降,呼籲民眾落實正確勤洗手的好習慣,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根據疾管署監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現代女性生活忙碌,常忽略關心骨骼與關節健康,往往都得等到疾病發生時才驚覺日常保健的重要性。醫師提醒,骨質疏鬆患者最怕的就是髖部骨折了!一旦發生髖部骨折,一年內女性死亡率高達15%,等同於末期乳癌第一年的死亡率。臨床上,大多以T-分數作為骨密度的判讀依據,若骨密度的T-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