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開工好厭世? 狂吃甜食、猛灌咖啡當心「壓力爆表」徵兆正在傷身體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怎麼才剛開工,就厭世得不得了?甚至只要一想到上班就完全提不起勁。國內心理師提醒,現代人工作時間長,常面臨「工作壓力爆表」的問題,而有些行為出現正是徵兆,像是吃甜食的頻率和份量增加,或是喝過多的咖啡提神,購物頻率變高,還有些人會依賴藥物或飲酒,若想避免身體因壓力亮起紅燈,學會適時放鬆、調節壓力、處理情緒很重要!

臨床就有不少長期工作被壓得喘不過氣,卻也一直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的民眾,不但想逃避上班,甚至開始萌生自我懷疑的念頭。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青診所心理師倪家珍表示,「適度壓力」是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關鍵,當壓力超過舒適圈一定程度時,能夠激發出潛能,是學習過程中的驅動力,但是,當壓力長期超過身心負荷時,就會開始對健康產生影響。

倪家珍說,壓力是主觀的看法與感受,每個人的容受度也有差異,可以先從身體現象做判斷,例如:常頭痛、便秘或拉肚子頻率高、心跳變快、流手汗、嚴重失眠、胃酸過多、胃潰瘍或有慢性疲勞等症狀,都可能是壓力超量的症狀。

更嚴重者,有些人有可能當想到要去上班的念頭就開始感到害怕,或是以前可以執行的事,現在覺得困難,或是難以完成,精神無法集中。

倪家珍指出,不只是生理和認知上的徵兆,行為上也可能有改變,例如吃甜食的頻率和份量增加,或是喝過多的咖啡提神,購物頻率變高,還有些人則是靠由藥物或飲酒來消化處理,這些行為也許有短暫的效用,但長期下來都有後遺症,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方法都不能從根源改善心理壓力,一旦壓力事件發生,更多生理不適症狀又開始惡性循環,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倪家珍建議,不想讓壓力影響身心健康,得學會3招解開壓力的枷鎖,第ㄧ、學會認知自己目前狀態,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自我察覺現在正在承受的感受、想法、情緒,審慎評估自己的壓力源頭是什麼?當找到壓力源頭與梳理相關的思維、情緒慣性反應,就容易進行調整,減輕心中的負荷。

第二,可以運用心理量表與生理檢測掌握壓力,來了解現在身心是否壓力乘載過荷;第三則是學會適時放鬆自己,
面對壓力來襲,身體會自動採取合適的應對反應,因此,如何在壓力反應過後,讓身體回歸放鬆與平衡,是很重要的。

倪家珍強調,有些民眾就是無法「放鬆」,因為一放鬆下來就會覺得自己「太廢」,臨床經驗中尤其以男性更為明顯,事實上,放鬆與生活樂趣是絕對必要的,可以從練習改變「呼吸」速度開始做起,刻意讓吐氣變長、比吸氣還要長,同時也可以搭配正念減壓練習、瑜伽、太極拳等,進行全身性的身心動態活動,幫助身心放鬆;而飲食、睡眠對於放鬆、舒緩壓力也很重要,可以多選擇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群、葉酸、Omega-3的食物。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228後開邊境、隔離僅10天玩真的 陳時中給出觀察期在這一天

喊出遠雄自貿港、日翊等公司安全了 陳時中:沒有放棄清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屏東先前爆發Delta變異株群聚案,果農夫妻與枋山鄉多位Delta確診者都曾到過枋寮醫院就診,枋寮醫院因此停業清消採檢。經過16天停業,全院327位工作人員3度PCR採檢都是陰性、環境採檢也是陰性,枋寮醫院今日上午恢復營運。枋寮醫院行政副院長沈昇螢直呼很開心,也提到有院內人員說「終於可以再當醫生了」...

閱讀詳情 »

全球富國人民接種完第二劑,現在考慮追加施打COVID-19第三劑,世界衛生組織(WHO)痛批,這是種毫無道理的「貪婪」,這不僅令人失望,而且沒有任何意義!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記者會上直言,全球 COVID-19 疫情越演越烈,世界各地醫院能量不足...

閱讀詳情 »

【記者 吳瑞興/嘉義縣 報導】夏日到來民眾常出入忽冷忽熱的環境,因而引發過敏、打噴嚏、流鼻水、感冒等症狀,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楊佩蓉醫師經過多年的診療經驗,推薦冬病夏治的「三伏貼」有確切的效果,值得民眾配合口服藥物使用。 楊醫師說,天氣漸漸炎熱,室外汗流浹背,室內吹了一整天的冷氣,喜歡貪食冰飲的18...

閱讀詳情 »

【記者 葉世賢/台北 報導】目前國內疫情已稍趨緩,國人也陸續接種疫苗,對於相關防疫人員的辛苦國人懷著感恩的心。COVID-19變種病毒來勢洶洶不能掉以輕心。 我國的疫苗採購狀況,政府透過COVAX(疫苗全球取得機制)平台採購共AZ476萬劑,而直接和藥廠購買的有AZ疫苗1000萬劑、莫德納疫苗5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