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節經常不明原因紅腫熱痛 別輕忽類風濕性關節炎徵兆

關節經常不明原因紅腫熱痛 別輕忽類風濕性關節炎徵兆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40歲的小芸是位單親媽媽,上班時經常手持滑鼠、緊盯螢幕,一開始手腕手指關節紅漲疼痛且僵硬,以為姿勢不良,至復健科診所持續復健1、2個月,但效果有限,最後至醫院接受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原因不明的慢性關節炎,由於關節滑膜不正常的增生,進而破壞關節軟骨及邊緣骨頭。


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4千多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好發於輕熟女,隨著年紀增長,過了50歲後,男女罹病比例漸趨近,常合併其他疾病,加上關節紅腫熱痛,不少患者只能黯然離開職場。


以小芸為例,1年多前全身多處關節腫痛難耐,痛不欲生,影響工作表現,連日常生活及行動都成問題,這才積極就醫。確診之後,由於小芸關節炎症狀嚴重,經醫師評估後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用藥不到1個月,關節腫痛明顯減輕,生活品質大幅提昇,重新找到工作。


蔡世滋指出,傳統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用藥一段時間後,關節腫痛與發炎指標未獲改善,再增用抗風溼病藥物(DMARDs),但許多患者關節已遭受破壞,影響生活功能。


最近幾年,生物製劑成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新趨勢,如能在關節尚未遭受不可逆的破壞之前提早用藥,除了能減輕關節疼痛,還可大幅降低其他合併症發生機率。


臨床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憂鬱、氣喘、中風、心肌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蔡世滋提醒,如果關節莫名紅腫熱痛,且早上醒來出現四肢身體僵硬的現象,務必積極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舌尖潰瘍2周未癒合是警訊! 一旦侵犯舌內深處恐舌癌
▸包皮過長不一定要割除 醫揭包皮反覆發炎才是關鍵所在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位50多歲女士每天使用3C產品,並且工作長達12小時,加上工作繁忙時常3餐外食及更年期荷爾蒙減少,出現紅眼、灼熱及眼皮浮腫等乾眼症狀,自行頻點人工淚液長達2年,直到出現雙眼灼熱疼痛、視力模糊,影響工作效率後才緊急就醫治療,檢查竟然眼皮常不完全閉合導致乾眼症。 國泰醫...

閱讀詳情 »

白露過後,俗話說得好“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在經過白露、秋分兩個節氣之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氣溫日漸下降,時不時來的寒雨,令溫度更低了。 ​   而這些節氣過去了之後,意味著真正的秋季已經來臨。在中醫養生的角度看來,秋季也應該保持著陰陽平衡的規律。 秋季時候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被鬼附身了嗎?南投一名60歲男子,右手突然不受控制,就像手有了自己的意識般,會突然伸手抓東西或衝動的往前握住前方物品,把自己跟家人都嚇壞了。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周建文主任指出,患者罹患了罕見的「他人之手症候群」(Alien hand syndrome)。腦中風腦部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歲「小亞」從小經常絆倒、摔跤,也無法在快跌倒時,試圖恢復平衡;5歲「陽陽」在學校玩帶動唱時,總是同手同腳而被同學取笑,令他感到相當自卑,亞大醫院復健部運用「感覺統合」概念,打造遊戲關卡,讓前庭系統發展不良的孩童,也能透過體驗享受互動樂趣,藉此增強協調性,譜出悠揚「5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