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節經常不明原因紅腫熱痛 別輕忽類風濕性關節炎徵兆

關節經常不明原因紅腫熱痛 別輕忽類風濕性關節炎徵兆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40歲的小芸是位單親媽媽,上班時經常手持滑鼠、緊盯螢幕,一開始手腕手指關節紅漲疼痛且僵硬,以為姿勢不良,至復健科診所持續復健1、2個月,但效果有限,最後至醫院接受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董事長蔡世滋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原因不明的慢性關節炎,由於關節滑膜不正常的增生,進而破壞關節軟骨及邊緣骨頭。


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4千多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好發於輕熟女,隨著年紀增長,過了50歲後,男女罹病比例漸趨近,常合併其他疾病,加上關節紅腫熱痛,不少患者只能黯然離開職場。


以小芸為例,1年多前全身多處關節腫痛難耐,痛不欲生,影響工作表現,連日常生活及行動都成問題,這才積極就醫。確診之後,由於小芸關節炎症狀嚴重,經醫師評估後建議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用藥不到1個月,關節腫痛明顯減輕,生活品質大幅提昇,重新找到工作。


蔡世滋指出,傳統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以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用藥一段時間後,關節腫痛與發炎指標未獲改善,再增用抗風溼病藥物(DMARDs),但許多患者關節已遭受破壞,影響生活功能。


最近幾年,生物製劑成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新趨勢,如能在關節尚未遭受不可逆的破壞之前提早用藥,除了能減輕關節疼痛,還可大幅降低其他合併症發生機率。


臨床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為憂鬱、氣喘、中風、心肌梗塞、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蔡世滋提醒,如果關節莫名紅腫熱痛,且早上醒來出現四肢身體僵硬的現象,務必積極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舌尖潰瘍2周未癒合是警訊! 一旦侵犯舌內深處恐舌癌
▸包皮過長不一定要割除 醫揭包皮反覆發炎才是關鍵所在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53歲何先生,因腹痛、發燒及黃疸就醫,經檢查發現為膽管結石及總膽管狹窄,無法經由膽胰管內視鏡移除結石。醫師說明各項治療建議後,何先生選擇以膽管置放支架引流膽汁,惟需定期檢查及置換支架;並因結石未清除,導致膽管反覆發炎,需經常住院治療,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台北榮總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021亞洲指標性人力資源獎項《2021 HR Asia Award》,今年共有300家企業角逐報名,其中台灣安進連續第三年獲得「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肯定。自去年起全球歷經新冠肺炎爆發,加上台灣疫情升溫三級警戒的嚴重影響,台灣安進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承諾,全方位體現對員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腎衰竭是常見的健康問題,面對日益龐大的尿毒症患者,包括歐、美、日等先進國家都鼓勵進行腎臟移植以解決這個沈重的醫療負擔。台中榮總腎臟科游棟閔醫師指出,器官移植不僅對病患帶來好處,也是評估一個國家尖端的醫療水準重要指標,但台灣一年大愛腎臟移植的總量約為300至350例,無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濫用安非他命類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所造成的健康與治安危害是國內藥癮防治的重要議題。國內安非他命施用族群遍及青壯年各種職業類別,施用理由從提振精神、排憂解悶到娛樂助性,施用方式也愈發多元,反映國內安非他命濫用型態正日趨複雜。開發本土成癮治療模式 協助治療、戒用安非他命根據衛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