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勤洗手!小心「病從甲入」 招來蜂窩性組織炎

防疫勤洗手!小心「病從甲入」 招來蜂窩性組織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當頭,一般民眾都會依照衛生福利部的建議,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如戴口罩、勤洗手,不用手觸摸眼、耳、口等部位,保持個人衛生防護,降低病毒傳染的可能性,而國人為了避免感染,也大多遵守相關建議內容,戴口罩勤洗手,杜絕病毒入侵的可能性。
指甲剪太短 細菌病毒有機可趁

但手足保健教育協會理事長李安騏提醒大家,國人為了避免指甲藏污納垢,洗手後無法將病毒徹底消除,都會將指甲修剪的過短,反而產生另一種病毒入侵的風險!李安祺表示,指甲如若留太長易藏匿細菌病毒,的確不利於防疫;但反之若剪太短,則又會造成甲下皮萎縮產生空洞的情形,讓細菌病毒有機可趁,因此,提醒千萬不要為了防範疫情反而矯枉過正,屆時細菌感染變成蜂窩性組織炎,更是得不償失。
正確的指甲長度,是將指甲前緣切齊手指指腹,指甲呈現「方甲圓角」的狀態,才是最佳狀態。另外,針對長期臥病在床的人或是糖尿病患,對於這類指甲修剪的細節需要特別注意,由於這些病患的恢復力以及抵抗力較差,容易因為細菌病毒入侵產生重大的傷害,所以手部、腳部的指甲千萬不可以修剪過短。
當心手部小傷口 成防疫大破口
此外,由於民眾習慣使用酒精進行手部消毒,長期也易造成手部表面過於乾燥,產生龜裂或細小的傷口,也都容易讓細菌藏身其中。因此,中華民國手足保健教育協會特別向民眾呼籲,除做好清潔工作外,手部的維護與保養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千萬別讓藏在手中的小細節,成為防疫上的大破口。

疫情期間,民眾除了遵循疫情指揮中心的防疫指導原則,做好防疫工作外,中華民國手足保健教育協會也希望藉此能夠教育民眾,更多關於健康手足的資訊以及保健常識,為民眾的個人健康護理把關,為台灣衛生防護盡一份心力。
【延伸閱讀】
防疫期戴口罩,防病毒卻防不了這味道 醫師建議這樣做
社區大樓如何防疫? 醫師這樣建議
防疫更要控制好氣喘! 嚴重型氣喘病患更應按醫囑規律用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個人都想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為自己健康奠定基礎,但現代人生活忙碌,加上應酬、宵夜等習慣,不僅傷身,更使身體生理時鐘因此大亂;根據《用生理時鐘,養出好健康》一書中分享,健康從養成好習慣開始,好習慣還會帶來更多好習慣,而養成好習慣一點也不難,關鍵就在於「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一名48歲的阿明重度多重障礙,多年來,安住在苗栗幼安教養院,體弱多病的他習慣性腸阻塞,經常進出醫院,連吃飯、刷牙、如廁都需教保老師協助,老化急遽加快,進出醫院頻率更加頻繁,80幾歲老父母原本寄望由阿明哥哥接手照顧,然哥哥卻在5年前癌症逝世,父親也跟著撒手人寰,孩子的未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確保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確診個案返國時之飛航防疫安全,並降低個案入境後發生社區疫情之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7日表示,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第1項第2款與第3款,規定境外確診個案須符合條件,才能搭機返國。搭機返國有條件 須符合兩要件之一依據傳染病防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外電報導】專注於飲食,可以保持頭腦敏銳並減少嚴重記憶力減退的風險。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影響大腦的功能和認知思維能力,美國心臟協會指出,研究發現堅持地中海的飲食的人比沒有遵守者在認知能力更好,正確飲食還能降低阿滋海默症。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精神病學和流行病學教授Krist...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