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在家吃美食紓壓? 高危險群當心糖尿病提前報到

防疫在家吃美食紓壓? 高危險群當心糖尿病提前報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年輕族群當心,糖尿病沒有想像中那麼遠!一名30幾歲男子平時生活作息不規律,三餐經常叫外送美食解決,近幾個月來容易感到疲倦,原以為是工作忙碌的關係,不料卻陸續出現經常口渴、多尿症狀,體重甚至在短短兩個月瘦了11公斤,直到本身有糖尿病的父母來探望兒子時驚覺有異,在家人堅持下就醫後,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9.5%,終於確診糖尿病,在醫師建議下接受胰島素治療迄今,糖化血色素穩定控制低於6%,症狀大幅好轉,也讓家人放心。

糖尿病年輕化 更易忽略相關警訊

近年來糖尿病已有年輕化趨勢,特別是第二型糖尿病人數大幅增加,然而,許多患者身處糖尿病前期卻渾然不覺!知名糖尿病診所院長陳炳錕醫師表示,糖尿病與飲食息息相關,疫情期間活動量減少、經常叫外送美食解決三餐等因素都容易造成血糖劇烈波動,如果本身屬於高齡族群或是有糖尿病家族史更要提高警覺。前述個案雖然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卻因為年輕而輕忽糖尿病的警訊,等到有明顯症狀確診糖尿病時,高血糖已侵蝕大小器官的健康,各式併發症的風險也大幅提高。


防疫在家吃美食紓壓? 高危險群當心糖尿病提前報到

▲知名糖尿病診所院長陳炳錕醫師

處於糖尿病前期 可藉由調整生活習慣恢復血糖

界定糖尿病前期有3個條件:(1)空腹血糖介於100-120mg/dL (2)口服葡糖糖測試下,血糖值介於140-199 mg/dL (3)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陳炳錕醫師進一步說明,當患者處於糖尿病前期時,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變差,需要更積極的調整生活習慣讓血糖恢復正常,避免攝取過多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如精緻澱粉製成的米飯麵食、高糖分的水果,若是已經確診糖尿病也應該正視問題,及早治療以防併發症的發生。

確診時胰臟功能剩一半 及早接受胰島素治療

陳炳錕醫師指出,部分糖尿病前期或是初診斷糖尿病的患者對治療常有抗拒心態,甚至誤以為血糖高只是短期性的問題。其實,患者的胰臟功能在確診糖尿病時往往僅剩一半,處理血糖的能力也不佳,迫使胰臟需要拼命運作,應該立即接受治療穩定血糖。當患者的糖化血色素高於6.5%、空腹血糖超過120 mg/dL時會先以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尤其對於年輕族群而言,胰臟是要使用一輩子的器官,也建議及早接受胰島素治療以保護胰臟功能。

胰島素問世至今(2021)剛好100周年,自研發以來一路協助患者穩定血糖、降低胰臟負擔,現階段也有複方胰島素可以協助同時調控飯前與飯後血糖,相較於傳統胰島素,一天一次的治療模式更加有效方便,也不易發生低血糖、體重增加的副作用。陳炳錕醫師舉一名40歲個案為例,這名患者本身具糖尿病家族史,確診時糖化血色素高達近9%,考量到併發症風險,與醫療團隊討論後選擇施打胰島素,治療半年後糖化血色素降到5%,僅靠飲食控制即可穩定血糖,只須定期回診追蹤,不用加上藥物治療。好好正視高血糖帶來的影響,積極配合醫療團隊治療,其實血糖控制沒有那麼困難。

MAT-TW-2101548-1.0-2021/10

【延伸閱讀】

「疫起控糖 安心腎利」 2021世界糖尿病日活動起跑

糖尿病患者也可能發生低血糖 如何避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8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改善癌症的食材一覽表 本篇從人體各臟器在解剖學上的位置、特有功能等觀點,選出有助於改善各器官癌症的食品。以下列舉的是攝取後,半數個案以上皆改善症狀的食材,但大部分改善症狀的患者,皆很注重日常飲食,改吃糙米蔬食時,同時也限制鹽分、動物性脂肪與蛋白質之攝取量。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弱勢青年缺牙 影響健康與生活勵馨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與台灣諾保科合作「從齒開始-弱勢青年口腔保衛計劃」,怡豪牙醫及優瑞牙醫等熱心診所加入行列,為弱勢青年執行牙口重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表示,許多來自弱勢家庭的青年因為缺乏牙口保健認知導致蛀牙、缺牙,特別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骨質疏鬆容易埋下骨折風險,其中又以脊椎壓迫性骨折最常發生於停經後的婦女及老年人。成大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黃國淵醫師指出,在台灣每年將近6萬人因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之新增病例,脊椎壓迫性骨折不僅會使老年族群活動受限,其中造成續發性的併發症的風險高,嚴重甚至導致死亡。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