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防疫宅在家追劇,當心不暢快! 中醫穴道按這裡保健腸胃

防疫宅在家追劇,當心不暢快! 中醫穴道按這裡保健腸胃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天啊!我在馬桶上已經看完一集韓劇,為什麼還是大不出來?」在台灣營養基金會調查統計中,在國內25歲以上的上班族5成5都有便祕問題。甚至某張姓女星為了解除長年便秘之苦,竟然切除150公分大腸,才為之暢快。

如何判別是否便秘? 腸胃學會這樣說

近日疫情影響,許多民眾改為在家工作,原本規律的運動習慣也暫停,工作之餘,往往日夜顛倒、熬夜追劇、貪食烤炸辣類食物,造成免疫力下降及腸胃道的負擔;加上蔬果攝取不足,易使腸道系統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以致便祕。

中醫師朱益智指出,根據2016年國際腸胃學會所制定Rome IV最新診斷標準,若有符合下述大於2項狀況(含2項):是否25%以上的排便狀況需要費力?糞便呈硬塊?排不乾淨感?有肛門或直腸阻塞感?或需外力協助排便(如用手指挖出糞便)?是否一週排便少於三次?那您可能有功能性便祕!

多吃少動、作息不正常 當心排便不順

朱益智表示,《諸病源候論》記載「大便難者,由五臟不調,陰陽偏有虛實,謂三焦不和,則冷熱並結故也。」故當有五臟六腑不平衡時,也可能造成便秘排便不順的情況,所以便秘原因可能百百種。

中醫按摩「天樞穴」 一天三次保健腸胃

而在760年前金代名醫李東垣,針對原本脾胃消化不良,又因多吃少動所導致腹脹疼痛、排便不順暢所創設的藥方「枳實導滯丸」,能消導腸胃道的積滯、清利濕熱,使消化系統回歸正常,解除便祕困擾。

中醫師朱益智以營養學的觀點解釋,多攝取高纖食物,如燕麥、糙米、綠葉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和益生質的堅果類等;又李子、梅子能刺激腸胃蠕動及消除飽脹感,皆有助於排便。配合中醫穴道按摩,如肚臍旁開三指幅的天樞穴,一天三次,每次3至5分鐘,腸胃保健更能事半功倍。

便秘持續一個月 建議就診進行整體評估

便祕就像警報器,正在提醒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已經出現狀況;中醫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若有便秘持續發生一個月,建議即時請醫師整體評估,切勿延誤病情。

【延伸閱讀】

更年期婦女口乾舌燥 唾液少「蛀牙增」,醫師教你護齒秘訣

反覆流產害不孕 PRP改善子宮內膜環境助好孕

偏鄉C肝患者恐難尋 醫:醫療可近性成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冠本土個案上升3人都在新北市,指揮官陳時中強調,不論個案數與分佈縣市,都是3級警戒來最低;死亡個案增新增1名,6月15日確診,治療約1個月不幸8月6日死亡。 ▲8月10日新冠病患增加狀況。(圖/中央流行情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1項新的調查顯示,美國老年人目前面臨著更高機率的跌倒風險,尤其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身體的活動量減少可能使情況變得更糟。 在今年1月份參與線上調查的2,074名50至80歲的美國成年人中,有超過3分之1的人表示,他們身體活動量減少了許多,有27%的人更表示身體的靈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內新冠疫情再創低點,今(10)日全國2級警戒微調,社區大學、樂零學習中心、親子館等都重新開放,但K書中心仍維持禁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用功讀書還有其他地方;另外,暑假後回學校可能性高。 陳時中說明,K書中心人流比較密集,管理上不是那麼容易,讀書建...

閱讀詳情 »

2021.08.10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8月10日為止,已經有814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