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降低敗血症死亡風險 國人研發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

治療敗血症,分秒必爭!敗血症容易造成器官功能衰竭,導致死亡。現行敗血症確認病菌,找出正確抗生素需花上整整4天的時間,但國內最近研發出「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可將診斷時間縮短至2天左右,且檢測結果與傳統檢測法高度相符,將有助未來降低敗血症的死亡風險。

降低敗血症死亡風險 國人研發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

國人研發的「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可將敗血症使用正確抗生素的檢測時間縮短約一半。(圖片提供/台中榮總)

人口老化,敗血症風險患者增加

敗血症是指病菌侵入人體後造成的全身性嚴重發炎反應,會隨病程發展會造成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達20%至30%。隨著人口老化,癌症、糖尿病等免疫不全患者增多,敗血症高風險患者也不斷增加,美國保險資料庫研究就曾發現,高達50%之住院患者死亡與敗血症相關。

96小時→51小時 新技術加速敗血症之抗生素檢測

對於敗血症的治療,一般醫院是在病人出現症狀時,先抽血培養48小時,確認血液中含有細菌;再塗在培養皿上,培養24小時,等培養皿中的細菌濃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並待影響檢測結果的血球破裂;接著將細菌裝入不同試管,並在各試管中分別投入不同的抗生素,等待16至24小時,根據細菌的成長情形,研判哪一種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細菌。此全部過程約需96小時,對分秒必爭的敗血症治療是一大挑戰。

而,台中榮民總醫院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奈米元件實驗室合作開發的「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以陽性血液培養瓶檢體進行抗生素檢測測試,不但可將診斷時間縮短至51小時。此一新技術與傳統檢測方式檢測結果的符合率高達88.2%,降低敗血性休克造成的死亡率及檢測成本,對患者、醫師、家屬和醫療系統都是一大福音。

降低敗血症死亡風險 國人研發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

國研院鄭宜肪博士與中榮趙文震醫師表示,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預計2年內商品化。(圖片提供/台中榮總)

光電+奈米技術 創新生醫科技

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鄭宜肪博士利用光電整合晶片科技開發出「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是利用電流操控的方式,將血液中的細菌集中到很小的區域內,並且將會影響檢測結果的血球隔離在外圍;再搭配利用奈米技術開發的面積極小卻非常敏銳的感測晶片,即可查知極為微小的細菌濃度變化。

使用這項技術,只要經過前述第一步驟的48小時培養、確定病人血液中含有細菌後,即可分別裝入不同試管,直接投入不同抗生素,3小時後各試管細菌濃度雖僅產生極微小的差異。此項技術已可辨別細菌類別差異、確認何者為有效抗生素,並大幅將總檢測時間從96小時縮短為51小時。

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預計2年內商品化

研究團隊表示,此系統所開發的相關技術已獲得3項台灣專利與2項美國專利,目前已完成臨床檢體測試,預計2年內即可商品化。而除了敗血症之外,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未來還可應用到其他細菌感染病症,例如:尿道炎、腹膜炎、化膿性關節炎等;另外,也可應用於食品、畜牧業與漁業,例如乳牛、水產的細菌檢測。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0/635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美贈台250萬劑莫德納疫苗,預計6月28日完成檢驗封緘,接著發放各縣市展開施打,今(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7月1日起疫苗接種資格擴增至65至74歲長者,與維持國家治安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不再限制牛津AZ或莫德納;另外,孕婦納入第6類優先對象,即日起可接種...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中心公布2劑新冠疫苗不可混打,不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國外許多實證資料顯示,混打可增強保護力,第1劑打AZ疫苗,第2劑改打輝瑞(BNT)疫苗、莫德納等mRNA疫苗,保護力更強。 新冠病毒充滿未知,台大醫院召開視訊會議,院長吳明賢表示,台大必須擔負分享知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全國新增78例新冠本土病例,新北市43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25例;6月28日後全國疫情3級警戒解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明(23)日將會對外說明,目前各縣市傾向全國一致,曾經思考是不是劃分等級,但仍然請大家一起忍耐。 ▲6月2...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增新冠死亡病例跟著疫情趨緩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今(22)日增加6名新冠死亡,死亡日分別在6月17日至6月21日;降低輕症發展成重症機會,是否使用痊癒者血漿協助治療,指揮中心暫不考慮。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指揮中心醫療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