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降低敗血症死亡風險 國人研發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

治療敗血症,分秒必爭!敗血症容易造成器官功能衰竭,導致死亡。現行敗血症確認病菌,找出正確抗生素需花上整整4天的時間,但國內最近研發出「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可將診斷時間縮短至2天左右,且檢測結果與傳統檢測法高度相符,將有助未來降低敗血症的死亡風險。

降低敗血症死亡風險 國人研發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

國人研發的「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可將敗血症使用正確抗生素的檢測時間縮短約一半。(圖片提供/台中榮總)

人口老化,敗血症風險患者增加

敗血症是指病菌侵入人體後造成的全身性嚴重發炎反應,會隨病程發展會造成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達20%至30%。隨著人口老化,癌症、糖尿病等免疫不全患者增多,敗血症高風險患者也不斷增加,美國保險資料庫研究就曾發現,高達50%之住院患者死亡與敗血症相關。

96小時→51小時 新技術加速敗血症之抗生素檢測

對於敗血症的治療,一般醫院是在病人出現症狀時,先抽血培養48小時,確認血液中含有細菌;再塗在培養皿上,培養24小時,等培養皿中的細菌濃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並待影響檢測結果的血球破裂;接著將細菌裝入不同試管,並在各試管中分別投入不同的抗生素,等待16至24小時,根據細菌的成長情形,研判哪一種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細菌。此全部過程約需96小時,對分秒必爭的敗血症治療是一大挑戰。

而,台中榮民總醫院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奈米元件實驗室合作開發的「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以陽性血液培養瓶檢體進行抗生素檢測測試,不但可將診斷時間縮短至51小時。此一新技術與傳統檢測方式檢測結果的符合率高達88.2%,降低敗血性休克造成的死亡率及檢測成本,對患者、醫師、家屬和醫療系統都是一大福音。

降低敗血症死亡風險 國人研發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

國研院鄭宜肪博士與中榮趙文震醫師表示,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預計2年內商品化。(圖片提供/台中榮總)

光電+奈米技術 創新生醫科技

國研院奈米元件實驗室鄭宜肪博士利用光電整合晶片科技開發出「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是利用電流操控的方式,將血液中的細菌集中到很小的區域內,並且將會影響檢測結果的血球隔離在外圍;再搭配利用奈米技術開發的面積極小卻非常敏銳的感測晶片,即可查知極為微小的細菌濃度變化。

使用這項技術,只要經過前述第一步驟的48小時培養、確定病人血液中含有細菌後,即可分別裝入不同試管,直接投入不同抗生素,3小時後各試管細菌濃度雖僅產生極微小的差異。此項技術已可辨別細菌類別差異、確認何者為有效抗生素,並大幅將總檢測時間從96小時縮短為51小時。

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預計2年內商品化

研究團隊表示,此系統所開發的相關技術已獲得3項台灣專利與2項美國專利,目前已完成臨床檢體測試,預計2年內即可商品化。而除了敗血症之外,抗生素藥敏檢測晶片未來還可應用到其他細菌感染病症,例如:尿道炎、腹膜炎、化膿性關節炎等;另外,也可應用於食品、畜牧業與漁業,例如乳牛、水產的細菌檢測。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0/635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1名70歲女性個案,20年前曾經因頭痛、肩胛痛和胸悶就醫,結果被當成心臟病治療3個多月,仍然頭痛欲裂,醫師曾經懷疑長腦瘤,最嚴重時吃止痛藥頂多抒解10多分鐘,經常頭痛到必須靠著牆壁才行。後來確診青光眼,幸好在藥物控制下控制眼壓,假使未能即時治療,否則最嚴重恐導致失明。...

閱讀詳情 »

醫療奉獻獎揭曉!由衛生福利部指導,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承辦「中華民國第三十屆醫療奉獻獎選拔暨表揚活動」,包含8名醫療人員榮獲個人醫療奉獻獎,有器官移植推手、貢獻偏遠醫療人員獲獎,屏東縣牙醫師公會則首創由牙醫入山地鄉巡迴醫療服務模式,榮獲團體獎項。醫療奉獻獎揭曉 感念無名醫護英雄舉辦單位指出,本屆報名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桃園報導】每到下班或放假時,總是想要躺在床上滑手機嗎?小心姿勢不良讓身體痠痛找上你。敏盛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許庭豪表示,有些人習慣會半躺在椅子上,好像後背空著的「沙發馬鈴薯坐姿」、駝背、翹腳、使用3C產品時頸部彎曲過多,當這些姿勢不良持續一段時間後,身體就會開始痠痛不適。 暫時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正值秋冬交際,一下天氣寒冷潮溼,一下天氣乾燥微涼,但又不時突然氣溫高升,天氣變化劇烈。而敏感的皮膚在環境快速變換下,開始搔癢,讓人忍不住想要一直抓;然而,皮膚在指甲摩擦下,最上層的角質層很容易受到破壞,當角質層不完整時不但皮膚水份容易散失,外界物質接觸免疫細胞的機率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