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降低肺癌併發症 術後復健4招維持心肺功能

降低肺癌併發症 術後復健4招維持心肺功能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報導)

台灣近年罹患肺癌患者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肺癌已蟬聯10年十大癌症的死亡之冠。從肺癌類型當中,肺腺癌的比最高;而造成肺癌比例直線上升的因素,最大原因為空氣汙染(PM2.5)及吸菸等危險因子導致,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指出,全球每年約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

肺癌術後4種復健治療方式 助維持心肺功能

肺癌患者恐面臨肺葉切除手術,但手術潛藏風險除了肺功能損害外,術後傷口疼痛常導致患者畏懼呼吸及咳嗽,進而容易造成痰液累積、肺部塌陷及擴張不全等併發症,術後的復健衛教及治療勢在必行。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物理治療師王瓊敏提出常見4種復健治療方式,讓民眾能在家進行,增加心肺功能並降低手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機率:

1、腹式呼吸

採輕鬆姿勢,用鼻子緩慢深呼吸,胸與上腹部向外擴張,再由嘴巴慢慢吐氣,胸與上腹部慢慢往內縮(吸氣3秒、吐氣6秒),每分鐘7至8次,每次10至20分鐘,每日2至3次,逐步增加訓練頻率。

2、呼吸道清潔

運用姿位引流、扣擊拍痰、咳嗽運動等可鬆動痰液並引流至較大氣管處,以利痰液排除,不至讓痰液滯留進而引發肺部感染。

3、上肢伸展訓練

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肺部擴張。雙手緊握彈力帶水平向外伸展,伸展同時由鼻腔慢慢將空氣吸入,直至完全伸展後再慢慢放鬆吐氣,雙手回到中線位置,每分鐘7至8次,每次10至20分鐘,每日2至3次,逐步增加訓練頻率。

4、心肺功能訓練

當患者體力許可,可利用跑步機、固定式腳踏車或登階運動等,訓練有氧心肺功能,進行每週3至5次,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需達最大心跳(220減掉年齡)的60至80%(即中至高強度)有氧心肺功能訓練。

有家族病史者 自身也需篩檢追蹤

近年來罹患肺癌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有家族病史者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群,原因取決於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等,而吸菸、二手菸、烹飪油煙、空氣汙染及曾罹患肺部疾病等皆是肺癌的危險因子。家中成員若罹患肺癌,其他家屬也需重視、定期至醫院請專業醫師安排相關篩檢及追蹤。(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5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綜藝天王豬哥亮大腸癌末期,住進安寧病房,驚動演藝圈!大腸癌真的如此可怕嗎?醫師指出,其實大腸癌進展緩慢,從大腸息肉變成癌症至少需要5至10年,但進入末期5年存活率僅剩1成,建議民眾少吃紅肉、多蔬果,定期做糞便潛血及大腸鏡檢查,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豬哥亮腸癌末期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你知道眼睛有分主副眼嗎?原來眼睛是有分主副眼,當你看東西時,會以主眼為主,副眼會較少用到;眼科醫師指出,也就因為眼睛會有分主副眼,一旦副眼有出問題,就不易察覺,民眾要特別小心! 眼睛構造很複雜,也就使得眼睛的疾病很多,近視、遠視、散光、弱視、斜視、複視之外,還有青光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疾病管制署公布1例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27歲男性,今年3月7∼15日曾隨團至歐洲法國、比利時與荷蘭旅遊,並曾於泰國曼谷轉機,3月19日出現發燒並於隔日至診所就醫,因持續發燒且出疹分別於23、24日就醫,由醫院通報採檢後居家隔離,經檢驗於3月28日確認感染麻疹,...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明明是同年齡的人,為何看起來卻像相差了十來歲呢?很多人參加完同學會,就常有這樣的感慨!其實,這都和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如果你肥胖、又常吃些會造成慢性發炎的食物,就一定會容易衰老,而想要青春洋溢,以下這些飲食原則就應該要遵守。 肥胖是慢性發炎的開始 體重控制BMI和體脂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