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陪伴失智者過年 應預先安排人手

陪伴失智者過年 應預先安排人手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農曆春節如何陪伴失智者過年?年節時,因原有生活模式改變,環境刺激增加,失智者容易出現混亂行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建議,家屬應預先安排照顧人手,並做好防走失準備,放下期待,多順從失智者,以讚美鼓勵轉移其注意力,過個平安好年。

失智者過年易混亂 家屬要體諒

失智者因認知功能障礙,對環境改變的調適比一般人弱,因此,過年期間產生令家屬困擾的行為反應是可以預期的。湯麗玉舉例,過年時,失智者回到老家或見到熟悉親人,可能出現不認得親人、重複拜年、重複準備年菜、走失等狀況;許多失智者平時規律參加社區活動,以致過年時失智者也吵著要上課,造成家屬極大困擾,或產生爭執。

湯麗玉提醒,家屬及親人要常相互提醒,體諒失智者是生病了,包容失智者脫序行為,千萬不要糾正或爭辯,放下期待、順著失智者、多多鼓勵讚美他,以活動或美食轉移注意力,才能化險為夷。

預先安排人手 知會拜年親人

過年期間可預先安排家人輪流陪失智者活動,如散步、打麻將、唱卡拉OK、下棋、寫春聯、包紅包、一起準備年菜等。另外,可多安排祖孫同樂活動,例如請失智者指導做年糕或打毛線、幫長者錄影等。年節適合引導失智者分享生命經驗,家屬可在失智者還有表達能力時,與親人一起引導失智者講故事溯源。

另外,若親人來拜年,家屬最好事先溝通,幫助親人了解失智者狀態。拜年時,親友應主動向失智者自我介紹,避免「考」失智者。當失智者出現不安情緒時,應減少人及環境刺激,安排安靜及舒適空間,讓熟悉的照顧者來安撫情緒,讓其做喜歡活動來轉移注意力,如失智者在家卻想「回家」時,可一起出門,到大賣場購物等。

過年帶失智者外出 做好防走失準備

湯麗玉強調,帶失智長輩外出,應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長者,相互支援以降低走失風險。出門前先拍下當日失智者照片,並在長者衣服及背包放置聯絡資料,以利走失協尋之用,也可準備愛的手鍊、愛心布標、衛星定位器等預防走失工具。出門在外若需上廁所,務必有一家人陪伴失智者,切勿讓失智者單獨一人等候。此外,進食年糕時也留意避免噎食意外。

觀察失智症徵兆 記錄並就醫協助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提醒,年節時可觀察親人是否有失智症早期徵兆。例如,親人原本能料理一桌豐盛年夜飯,現在卻變得困難重重;奶奶可能出現懷疑東西被偷或配偶外遇等,以前未曾出現言行。若發現家人出現失智症早期徵兆,可摘要記錄並至神經科、精神科記憶門診或失智症門診就醫,或尋求各地失智症共照中心協助,也可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諮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0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40歲林先生,正值孩子升學與事業上忙碌階段,最近感到胸悶、胸口灼熱與吞嚥困難,擔憂身體出狀況,至胸腔科、心臟科與耳鼻喉科門診檢查皆無異狀,最後到胃腸科才發現胃食道逆流疾病,經藥物治療與生活習慣改變後,症狀改善才逐漸放下心中憂慮。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簡乃宣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過去總說遠親不如近鄰,代表鄰居之間相互照顧、扶持,感情交流甚至比距離遠的親戚來的頻繁,但現在不只是住在隔壁的鄰居,甚至連住在一起的同住家人都不一定能互相熟稔,彼此對對方的生活不了解,更遑論內心更深處的負面情緒。在步調快速、壓力如山大的現代社會,任何人都可能有機會扮演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年後就要迎接新的學期,父母期待孩子們會變得成熟、懂事,然而有時事情不會如你所預期。最近幾個父母不約而同地反應孩子升上高年級後,在家變得越來越不說話,父母有問才會回答,而且應答內容都很簡短,多以「還好、沒事、嗯嗯」等二字敷衍帶過。想坐下來聊聊學校的事情,孩子不一定理會你,總有...

閱讀詳情 »

青少年近90%都有青春痘(痤瘡)困擾,其中15-20%為中重度,後續產生的「凹、凸、紅、黑」各式痘疤更是惱人,使少男少女身心靈巨大的影響,接下來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鄭人榕細細說明抗痘治疤的完全攻略。能不留痘疤? 「預防絕對勝於治療」老話一句,面對痘痘問題與痘疤威脅時,「預防勝於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