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陰道掉出軟軟球狀物? 竟是骨盆腔鬆弛導致

陰道掉出軟軟球狀物? 竟是骨盆腔鬆弛導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一名60多歲婦人,多年來下腹部一直隱約有下墜感,但因為沒有嚴重不適,並未就醫。近半年,除了下墜感越來越嚴重,就連上廁所時,不僅有一種怎麼用力都解不乾淨的感覺,還會有一顆軟軟的東西從陰道掉出,甚至有時還會有呈血絲狀的陰道出血。就醫檢查後,確診為第三度的骨盆腔器官脫垂,醫師以「經陰道骨盆底重建手術合併人工網膜置入」手術後,目前已痊癒。

經陰道骨盆底重建置入人工網膜  脫垂器官復位、改善解尿困難

收治個案的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王萱醫師表示,這名婦人是第三度骨盆腔器官脫垂,凸出來軟軟的球狀物是膀胱,因為膀胱長期脫垂壓迫,造成出口阻塞性的解尿困難。而經陰道骨盆底重建手術,是透過陰道置入人工網膜後,懸吊於薦骨坐骨棘韌帶,並縫合在陰道前後內壁上,網膜會像升旗一樣把脫垂的器官托上去及復位,人體組織細胞也會漸漸長入網膜間隙,形成強而有力的支撐結構。此手術時間約兩小時半,採全身麻醉,經陰道術式沒有腹部傷口、復原相對較快,術後當天即可進食,隔天下床,一週後經過膀胱訓練便能康復返家。

骨盆腔脫垂分三程度  嚴重者須手術治療

王萱醫師解釋,骨盆腔脫垂依嚴重度可略分為感覺陰道內有沉重感及好像有東西要掉下來的輕度脫垂;陰道下部可摸到一顆球狀物的中度脫垂;或器官已呈現完全脫垂於體外狀態的重度脫垂。若處於輕度脫垂,可在生活起居作修訂,並避免腹壓急速上升的運動,不過許多婆婆媽媽都是默默忍受,直到日常及社交生活、睡眠都受到影響,甚至無法工作,根本毫無生活品質時才勉強就醫,所以絕大多數就醫患者,脫垂症狀早已進展到必須進行外科手術的程度。

適當體態+不憋尿+不忌醫  愛護膀胱和骨盆從日常開始

王萱醫師提醒,不論是骨盆腔脫垂或尿失禁,大部分都是可以治療的。台灣約30-50% 的女性有骨盆腔器官脫垂或尿失禁的困擾,儘管發生率高,但多數女性羞於啟齒,或以為是生產和老化一定會有的自然現象,因此主動求醫的人不到兩成。此外,王萱醫師建議,女性朋友們除了不要諱疾忌醫,平日也應注意維持適當體重,避免肥胖加重骨盆腔負荷,少提重物或搬運貨物,減少腹壓造成骨盆腔鬆弛下垂,養成正常排尿習慣少憋尿,免得加重膀胱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7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汪芷安報導)目前正是畢業潮求職季,24歲的王先生是社會新鮮人,過去幾年一直有腹瀉、便祕等症狀,以為是自己腸胃不適,長期以來都只短暫服用止瀉藥,等病情好轉就立刻停藥,但最近便祕、腹瀉交替出現且情況劇烈,隨著壓力、情緒起伏症狀更加嚴重,一天腹瀉4-5次,使他不堪其擾前往求診,經醫師...

閱讀詳情 »

每天早上早醒10分鐘做10個簡單的動作,對健康大有裨益,凡堅持著必見成效! 要想老得晚,從現在開始加強鍛鍊吧~ 1、兩手對搓 一分鐘 手掌快速對搓300次,刺激手掌的經絡穴位可通六經、強化內臟、調和陰陽之氣。可治療肩痛、眼睛疲勞。 2、手指摩頭 一分鐘 手指由前額深摩頭頂至腦後,...

閱讀詳情 »

腰圍粗細,不僅影響美觀,更是決定了身體的好壞。腰圍過粗,囤積在腹部的脂肪不但會影響新陳代謝,還會造成三酸甘油脂濃度以及血糖上升,增加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腰圍多少會影響健康呢?國健署署表示,成年男性腰圍大於或等於90公分(約35吋),即達到腰圍過粗的標準。另外根據「1...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東網) 印度北方邦一間醫院上週六為一名孕婦接生時,因技術及儀器不足,將女嬰從母體拉出時把她的頸拉斷。嬰兒頭部留在婦人子宮內,後者被送往另一間醫院取出嬰兒頭部後,亦不幸死亡。   (圖片翻攝自東網)   不幸難產死亡的32歲女子德維當晚作動後,到一間醫院產子。惟醫生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