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陳時中預告「每5人1確診不是不可能」 篩檢取代隔離政策方向確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未來怎麼走?針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稱,台北市粗估,全台灣未來會有20%人口確診,即每個5就會有1人確診,衛福部長陳時中今(21)日回應「20%不是不可能,但我們希望壓在15、16%的比例」:而陳時中也透露「篩檢取代隔離」這個政策方向是確定的,只是實施的程序要視疫情變化,近期也有二批莫德納疫苗將進來。

黃珊珊是po文指出,破2千例只是開始,海嘯還在後頭。她說「誠實向各位報告,台北市粗估,全台灣未來會有20%人口,約460萬人確診;其中0.5%會是中重症,約2.3萬人」。​

陳時中上午出席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備詢之前,接受媒體聯訪時,針對黃珊珊的說法明確回應,他坦言染疫人口來到20%不是不可能,但指揮中心希望壓在更低一些,輕症給予口服藥政策,也會提供給65歲以上年長者與其他高風險、符合用藥條件的病患,甚至高風險族群開打第4劑疫苗,這些皆與國際多數做法一致。

另一方面,隨著確診人數暴增,篩檢取代隔離政策,指揮中心日前已經鬆口會從目前適用的醫事人員部分再擴大,而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也進一步建議,乾脆用增加快篩頻率來取代現在的嚴格隔離。

陳時中表示,篩檢取代隔離擴大行業別,要不要納機組員等,那個都會整體來討論,但篩檢取代隔離這個政策方向是確定的,只是實施的程序要視疫情變化而定。

陳時中說,怎麼樣的快篩才可以確實掌握住這些病人,這是科學的,頻率增加、自我篩檢增加當然會有幫助,但還需要有比較科學化的方向出來才對。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北市聯醫副總院長確診!波及防疫團隊、議會 衛生局公布匡列人數

定案!6-11歲開打半劑莫德納、間隔12周 青少年第三劑、老人第四劑也上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一名45歲男子半夜因腹部劇烈絞痛及嘔吐,家人趕緊將他送急診,檢查發現有嚴重腸阻塞,懷疑末端小腸內有糞石堵塞,因此緊急手術治療。術中發現小腸裡竟有多顆完整的花生米顆粒,因而造成小腸堵塞,所幸經手術取出後,患者逐漸恢復正常排氣排便。原來該名男子年輕時疏於口腔保養未老先...

閱讀詳情 »

換季往往是過敏開始發作的時候,不僅僅是呼吸系統過敏,還有更麻煩的是寶寶的皮膚過敏。皮膚過敏甚至是異位性皮膚炎,寶寶不僅皮膚會乾、發紅,甚至會異常的搔癢,導致寶寶不斷用力抓自己皮膚,即使指甲都剪乾淨了,還是會把皮膚抓傷,讓家長們看了都很心疼,到底異位性皮膚炎該怎麼辦呢?大樹藥局陳俊凱藥師說明除了遠離飲...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如果你還認為「安寧療護」只是在生命未期時為病人減輕疼痛與不適而已,快把過時的觀念拋一邊去吧!事實上,醫界透過實證醫學結果,已將安寧的概念翻轉成「即時緩和療護(Timely palliative care)」,在癌症一進入晚期就即早啟動緩和療護的照護,不但可提早減緩病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肌少症不只會發生在老年人身上!門診一名40多歲女性,近來出現全身無力以及體重減輕的症狀,有點擔心的她,主動求醫,醫師詳細問診與檢查才發現,原來過去半年以來,女子因為心情不好,加上疫情影響,待在家中時間變多,不但三餐沒定時定量,也沒有出門運動,進一步量測腿圍與身體活動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