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界翻轉概念!安寧療護非「送終」 即早啟動晚期癌病人能活更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如果你還認為「安寧療護」只是在生命未期時為病人減輕疼痛與不適而已,快把過時的觀念拋一邊去吧!事實上,醫界透過實證醫學結果,已將安寧的概念翻轉成「即時緩和療護(Timely palliative care)」,在癌症一進入晚期就即早啟動緩和療護的照護,不但可提早減緩病人不適感,有時甚至可以延長存活。

台灣安寧療護給付包含:安寧住院、安寧居家與安寧共照等服務,從住院到社區全面涵蓋,根據國健署提供最新2019年資料,癌症病人死亡前一年安寧涵蓋率已超過6成。

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指出,從數字可以看出,國內安寧療護的發展已達一定成效,不過,一般民眾對於安寧療護的概念,卻大多仍停留在生命末期時才進行介入的舊觀念。

賈淑麗強調,透過將安寧翻轉成即時緩和療護,即早啟動緩和療護,可以提早減緩晚期癌症病人身、心、靈及社會等問題的不適感,除了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外,有時病人因為有能力面對治療,甚至可以進一步延長存活;另一方面,在良好的醫病溝通與關係下,確認病人意願,建立務實的治療目標,也可減少末期無效醫療,國際上近年來已形成這樣一個新的癌症照護趨勢。

70歲的林先生就是一例,確診為口咽癌第四期的他,不堪治療過程持續疼痛、疲憊、食慾差、失眠等問題,身心俱疲,加上有拖累家人的自責感,一度萌生停止治療的念頭,中止治療,好在腫瘤科醫師發現狀況後,立刻會診緩和醫療科與身心科醫師協助,藉由藥物、共照護理師、心理師、營養師與社工師等團隊,各項不舒服狀況逐漸改善,這才願意持續接受治療,居家調養時還能在家逗逗小孫子,重拾天倫之樂。

過去大家都認為緩和醫療僅只在於生命末期減輕病人的疼痛與不適而已,其實緩和醫療有更積極的作法與功能!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莊永毓強調,國健署補助推動下,許多國內癌症醫院已成立緩和醫療團隊,針對晚期癌症病人常承受身體及心靈的痛苦,與家人面對經濟或照顧壓力,更即時積極介入緩解困擾,同時給予家屬支持,都讓癌友能夠活得更好、活得更久,關鍵只在於醫病雙方得對於治療目標建立共識。

國健署表示,2018年起國健署就在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基準中,首次將「癌症防治醫療機構應針對晚期癌症病人建立緩和醫療之照護標準與流程」列為基準,並以認證加分題引導癌症醫院發展及推動本土的作法,目前全國已有93家癌症醫院品質提升的計畫,建立晚期癌症病人接受即時安寧緩和醫療的照護標準。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抗癌突破!國衛院找到人體「鬼滅基因」 能抑制預防攝護腺癌轉移

飲食正常卻暴肥「臉圓頸粗」 減肥無用!其實是罕病大警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尿路結石、攝護腺肥大,是許多男生都容易出現且擔心的問題,今天Mary就要教大家,如何預防尿路結石~     平時多運動,少暴飲暴食,減少沉澱結晶的產生。 多喝水,每天至少3公升,降低尿液濃度,減少產生結石的機會。 盡量避免食用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內臟、蝦蟹等。 若有發生過結石的患者...

閱讀詳情 »

(一)人要健康,只要血多 要血多,只要早睡(每天10:30以前/成人)加敲膽經(大腿外側各100下/每天)。 早睡是造血時間的保證: 人並非二十四小時都能造血,古時候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體造血是有特定時段的,這是天人相應的結果是不能任意改變的。 敲膽經是造血材料的準備(現代人不缺營養,但...

閱讀詳情 »

無知和愚昧是最大的傷害!打退燒針,那是在殘害你的寶貝! 很多人都有發燒的經歷—哎呀,感冒了!然後身體發燒。怎樣正確地認識發燒呢?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說: 1.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正在清除有害物質的信號,是人體正在自我改善的表現。 2.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對入侵體內的病毒、細菌或者滯留在體內的毒...

閱讀詳情 »

繼美國境內出現第一起伊波拉案例後,西班牙也傳出護士因照顧伊波拉患者染病的消息,美國總統歐巴馬更宣示加強機場警戒。種種情勢令疫情霎時升溫,而一旦伊波拉來襲,台灣的防疫體系將如何因應? 撰文/蔡曜蓮、張佳婷 在西非延燒八個月之久的伊波拉(Ebola)疫情,九月底發生首起非洲外的案例,而且還是發生在世界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