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醫界翻轉概念!安寧療護非「送終」 即早啟動晚期癌病人能活更久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如果你還認為「安寧療護」只是在生命未期時為病人減輕疼痛與不適而已,快把過時的觀念拋一邊去吧!事實上,醫界透過實證醫學結果,已將安寧的概念翻轉成「即時緩和療護(Timely palliative care)」,在癌症一進入晚期就即早啟動緩和療護的照護,不但可提早減緩病人不適感,有時甚至可以延長存活。

台灣安寧療護給付包含:安寧住院、安寧居家與安寧共照等服務,從住院到社區全面涵蓋,根據國健署提供最新2019年資料,癌症病人死亡前一年安寧涵蓋率已超過6成。

國健署代理署長賈淑麗指出,從數字可以看出,國內安寧療護的發展已達一定成效,不過,一般民眾對於安寧療護的概念,卻大多仍停留在生命末期時才進行介入的舊觀念。

賈淑麗強調,透過將安寧翻轉成即時緩和療護,即早啟動緩和療護,可以提早減緩晚期癌症病人身、心、靈及社會等問題的不適感,除了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外,有時病人因為有能力面對治療,甚至可以進一步延長存活;另一方面,在良好的醫病溝通與關係下,確認病人意願,建立務實的治療目標,也可減少末期無效醫療,國際上近年來已形成這樣一個新的癌症照護趨勢。

70歲的林先生就是一例,確診為口咽癌第四期的他,不堪治療過程持續疼痛、疲憊、食慾差、失眠等問題,身心俱疲,加上有拖累家人的自責感,一度萌生停止治療的念頭,中止治療,好在腫瘤科醫師發現狀況後,立刻會診緩和醫療科與身心科醫師協助,藉由藥物、共照護理師、心理師、營養師與社工師等團隊,各項不舒服狀況逐漸改善,這才願意持續接受治療,居家調養時還能在家逗逗小孫子,重拾天倫之樂。

過去大家都認為緩和醫療僅只在於生命末期減輕病人的疼痛與不適而已,其實緩和醫療有更積極的作法與功能!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莊永毓強調,國健署補助推動下,許多國內癌症醫院已成立緩和醫療團隊,針對晚期癌症病人常承受身體及心靈的痛苦,與家人面對經濟或照顧壓力,更即時積極介入緩解困擾,同時給予家屬支持,都讓癌友能夠活得更好、活得更久,關鍵只在於醫病雙方得對於治療目標建立共識。

國健署表示,2018年起國健署就在癌症診療品質認證基準中,首次將「癌症防治醫療機構應針對晚期癌症病人建立緩和醫療之照護標準與流程」列為基準,並以認證加分題引導癌症醫院發展及推動本土的作法,目前全國已有93家癌症醫院品質提升的計畫,建立晚期癌症病人接受即時安寧緩和醫療的照護標準。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抗癌突破!國衛院找到人體「鬼滅基因」 能抑制預防攝護腺癌轉移

飲食正常卻暴肥「臉圓頸粗」 減肥無用!其實是罕病大警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吳清河/台中報導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及約20 個醫界團體,今(6)日為8月8日當天的反空污大遊行暖身,前往台中市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陳情,中部地區不少人士前來參加,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醫師呼籲大家屆時一起站出來反空污,骨科專家王校醫師更在現場警告,空污會造成骨質疏鬆,之...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見境外移入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60多歲男性(案477),長期於南非工作,前次自台灣出境時間為2016年11月,是與7月27日公布的案460、案461(一對母子)一同自南非返...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保健食品,當心超標塑化劑跟著吃下肚!台北市衛生局今(6)日公布最新抽驗結果,發現一件「培恩深海魚油膠囊(批號:3921A19;有效日期:2023年8月16日)」檢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達0.8ppm,超過標準的0.6ppm以...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香港昨公布82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其中1人是從台灣赴港後在隔離期間被驗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6)日證實該名個案為50多歲的國人女性,指揮中心今已透過香港提供資料連繫上人,其在7月27日入境香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