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隆乳先鋒夢魘 醫師籲:必須正視「二次隆乳」

隆乳先鋒夢魘 醫師籲:必須正視「二次隆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隆乳對現代社會女性來說可謂司空見慣,甚至現今隆乳話題已可從二十出頭歲的年輕族群間開始議論。說到整形,專家表示,當今整形技術相較於過去大家的觀念已來到不同境界,以熱門療程隆乳技術來說,台灣平均每年隆乳人數已逼近二萬人左右,而隨著時間推進,就連早期的隆乳先鋒患者也開始陸續回頭進行二次隆乳。對於過去的整形迷思,不少人會以為都是「一次手術,終生享受」,但事實上,針對二次隆乳的必要性,醫師表示:「『二次隆乳』現象已發酵,必須正視。」

隆乳重做比例高

統計全球整形外科手術比例,隆乳手術以高於抽脂手術2.13%的比例位居第一,兩者亦分別約各占總量的五分之一,之後依序為雙眼皮手術、腹部整型手術、隆鼻手術分佔前五名,然而在隆乳手術比例之高的美國,就有高達30%的隆乳重做比例,反觀國內比例恐怕亦不低。因此,如何降低隆乳後重做比例,一直以來不斷被各界熱烈討論,亦被外科手術醫師們視為首要重視。

隆乳專科醫師黃仁吳說明,早期的隆乳手術多半以植入鹽水袋或矽膠來執行,但由於亞洲女性體質不管是植入鹽水袋或矽膠等外來物,日後乳房長出纖維組織的比例相當高,也就是俗稱的「莢膜」,此現象已成為隆乳先鋒隊的夢魘,因此至今「二次隆乳」的患者確實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隆乳為何失敗?

然而除了「莢膜」現象促使二次隆乳手術之外,隆乳常見失敗的原因如:(1)醫師本身的經驗不足或審美觀不佳,剝離空間及義乳大小不成比例,導致乳房醜化;(2)消費者知識缺乏,價格考量計算多過於手術內容及術後按摩黃金期的重要;(3)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受控,熬夜或菸酒不禁,不好的生活習慣加速莢膜快速收縮,導致失敗;(4)未評估體質合適性,雖目前尚無法具體條列證明體質是否影響隆乳的成敗,但目前已知,如有蟹足腫體質、高排斥、高過敏等都不適合做義乳隆乳。

「二次隆乳」可要慎選

整形外科黃仁吳醫師表示,面臨需要隆乳重做的情形,患者想必承受不少心理壓力和不安,加上隆乳重做是困難度較高的手術,因此醫師建議,二次隆乳可嘗試最新的水滴型果凍矽膠,可減少按摩及降低疼痛的機率,且全程採用HD內視鏡腋下隆乳,在使用內視鏡的輔助下也可提升二次隆乳的效果。而當不幸有此狀況發生時,建議尋求技術純熟且經驗豐富的醫師執行手術,同時術後也要遵從醫囑,確實做好乳房護理才能保證隆乳重做術後的成效。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4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秋季悄悄來臨,不少人因此有惆悵憂鬱的情緒。董氏基金會調查發現,有6成民眾無法區分憂鬱和憂鬱症的差別。醫師解釋,若心情持續低落超過兩週,就有可能罹患憂鬱症,而此時運動是最好的紓壓方式。患有憂鬱症病史20年的閃電〈化名〉,就是靠著登山和攀岩走出情緒低谷。此外,研究也指出,日曬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為了讓民眾瞭解失智症早期徵兆及相關照顧資源,切膚之愛基金會及彰化基督教醫院今日舉辦國際失智症月宣導活動;切膚之愛基金會並指出,懷舊日間照顧中心「魏愛倫學苑」即將在月底開幕,希望能夠為失智患者及家庭帶來完善的生活品質,打造精彩的黃金歲月。根據失智症協會統計,民國100年底,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民眾健康認知與行為差異大,只想不做!最新調查發現,9成民眾希望晚上11時就寢,但超過8成晚上11時後才就寢;9成認為每週至少運動3天,但僅4成落實,2成5甚至完全沒有運動。醫師表示,生活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容易導致罹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及過勞情形發生。康健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新北市民看過來!新北市衛生局和醫師公會合作,推出健康篩檢月活動,即日起到十月十五日止,只要前往院所做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篩檢,就可得到實用的精美好禮,每檢查一項就送一份,檢查越多拿越多。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國人死於癌症有將近4萬4千人,也就是每1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