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隔離14天在室內也能運動 穩定心情居家隔離檢疫不孤單

隔離14天在室內也能運動 穩定心情居家隔離檢疫不孤單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曾讓許多城市「封城」,許多人非必要都不允許外出,台灣師範大學參與德國波茨坦大學,1項橫跨101國大型研究發現,居家檢疫/隔離時即便在室內運動,都能改善孤獨感與孤立感,現在已經可以利用電腦、手機、行動網路設備,在網路資料協助下,隨時隨地都能維持運動讓心情保持穩定。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表示,台灣首次提供全球疫情、健身運動、心理健康在當前與未來因應研究,發現疫情大封鎖期間,全球僅有26%民眾可以保持原有運動時間與強度,台灣則有51 %,明顯高於世界平均,很可能與台灣疫情防範成效量好有關,讓穩定身心健康有很好基石。


張育愷特別強調,在其他研究也發現,超過56%台灣民眾,就算在疫情期間,也維持原來的運動頻率,更有15至27%民眾可能增加頻率,利用新媒體平台結合社群力量,獲得即時且多元面向的訊息;同時,可藉由網路、電視的健身教學影音與各項科技設施,持續保持健身運動習慣。


張育愷也說,疫情前運動頻率每周2天以上者能有好心情,但疫情中減少運動頻率民眾更容易產生心情低落現象,維持健身運動習慣可減少居家檢疫/隔離時的孤獨感與孤立感;在疫情中維持健身運動行為,更可協助國民在疫情中保持心情穩定;研究結果刊載研於《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請民眾持續落實樂活防疫,正確勤洗手、維持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活動時若無法維持應佩戴口罩,應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


指揮中心提醒,在餐廳或攤販用餐時,可挑選有適當用餐距離、隔板、提供套餐的店家享受美食,並配合業者執行實聯制、體溫監測等防疫作業;生病不適者盡量在家休息,只要將防疫基本功內化為生活習慣,就能保護自己及他人健康。


更多NOW健康報導
▸醫美電音雙波合併使用 撫平肌齡不傷荷包受小資族青睞
▸愛愛用神油想要「硬起來」 男子腫脹不退連帶女伴過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季節交替,不少人因過敏症狀而感到困擾。醫師指出,有過敏體質者,想要根治過敏發作非常不容易,除了飲食調整,增強腸道健康外,更應從日常生活環境改善,進行免疫力的提升,以遠離過敏疾病的威脅。 部立雙和醫院家醫科周碩渠醫師指出,過敏是遺傳疾病,也是現代社會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患者通常一輩子都可能持續發作;不僅...

閱讀詳情 »

在減重的花花世界,近來正在夯什麼食物?你聽過歐美健身的人正掀起吃「酪梨鑲蛋」減重飲食風潮嗎?還有實踐生酮飲食控制體重的人,則偏好以「酪梨莎莎醬」入菜;而日本減重專家則推荐「喝酪梨籽煮水甩掉肥胖」。無論是哪一種,酪梨是「營養密度高」超級食物,卻是不爭的事實。吃酪梨除了大家熟知能護心、降膽固醇之外,還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只有冬天需要注意血壓控制嗎?時序進入秋天,早晚日夜溫差大,加上白天持續高溫頻繁進出冷氣房,血管急速收縮使血壓急遽攀升。若患者已長期血壓控制不良恐造成血管阻塞、破裂,某天將可能突然引起腦中風發作!因此,高血壓患者平日就應積極控制血壓,勿忽略秋天潛藏的危機。高血壓發生腦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遮口拍胸、久咳不癒,除了耳鼻喉科、家醫科你還能看胸腔內科。一般民眾迷思胸腔科只看重症,台灣胸腔重症暨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癌等,是胸腔科常與別科重疊治療的疾病,其實都是胸腔內科的強項,也確實是這方面的專家。眼看胸腔內科責任重大,20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