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隨機殺人防不勝防 愛與關懷是良方

隨機殺人防不勝防 愛與關懷是良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日本又再傳出隨機殺人事件,一名27歲男性上班族,在靜岡縣三島市,持刀刺死一名53歲公司董事,兇嫌竟指稱「只是想試試看能不能殺人」;對於不時有隨機殺人事件傳出,精神科醫師指出,通常會做出隨機殺人者,大多是因為對社會不滿!

自從之前鄭捷在捷運上無故砍殺乘客事件後,台灣也陸續傳出幾起隨機殺人事件;其實,這類案件在日本就較常發生,甚至還有人出書稱其為「無差別殺人事件」,並對此進行分析,進而發現這些人是因為欠缺他人的關愛,渴望被誰關心的心理層面所導致。

吸毒及物質濫用者更容易隨機殺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隨機殺人者罹患精神疾病比例不高,而會出現隨機殺人者,多是因為對社會不滿,覺得別人過得好比他好,進而產生特定行為企圖引人注目;或是有吸毒以及物質濫用的情況,而且多數發生妄想以及錯誤解讀,想吸引社會大眾關注,以致出現隨機殺人行為。

搭車、走路時慎防陌生人刻意接近

陳大申醫師指出,隨機殺人的強度太高,不易預防,但也不要過度恐慌,因為發生的頻率不高,但也需要保持警戒,一旦聽見任何致命的恐嚇言語,千萬要謹慎,不要以為是玩笑而輕忽,可以適時表達自己的關心。隨機殺人發生時通常是臨時起意,也沒有周詳計劃,非常隨機,所以平日搭車或走在路上,若有人刻意接近,自己就要特別小心。

社會大環境氛圍也是引發殺機原因

另外,隨機殺人事件和社會大環境氛圍也有所關連;陳大申醫師進一步指出,因為隨機殺人者往往是人格成長過程模式有所偏差,如果社會大環境讓年輕人無法出頭,感覺受困,找不到出口,年輕人就容易遷怒社會,成為隨機殺人者,滿足內心的匱乏。

不吝惜愛與關懷 專業輔導介入佳

所以,陳大申醫師建議,社會氛圍應該要有愛,不要過度仇視,要多關心家人與他人,由於這些案例多有對社會不滿現象,所以若是周遭出現有這些問題的人,恐有潛在危險的可能,千萬不要置之不理,盡量多付出關心,如果需要更要讓專業人士介入,進入輔導系統協調解決,避免悲劇的發生。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9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引發社會共鳴,其實,不僅是身心障礙者受到歧視,許多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友也面對到同樣的心理與外在處境。因為血糖問題,糖友們需要不定時補充甜食,也得常常監控血糖;或者必須施打胰島素,導致糖友擔心他人異樣的眼光,而獨自躲在廁所施打胰島素。觀察到市面上專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過去是替藥找合適的病人,現在是替每一個病人找到對的藥!」臺北榮總腫瘤醫學部特約醫師蔡俊明教授與癌症基因檢測公司合作,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協助治療202位肺癌患者,超過半數病人可檢測到異常基因,有助擬定更佳治療對策。蔡俊明教授指出,現今精準醫療應盡早一次檢測所有潛在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日前台大醫院在世界血友病日舉行了活動慶祝大會,邀來病友及專家,一同分享最新血友病的治療成果。台灣血栓暨止血學會彭慶添理事長指出,血友病需要讓社會各界一同了解關懷,盼社會大眾能給予病友同情心、同理心,也更增加對疾病的認識。台灣血友病之父沈銘鏡教授則說,醫療方面,現在的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職能治療師江瑋婕本身淺眠,結婚六年多來,一直受老公鼾聲所擾,一開始都會被吵到睡不著,後來也只能習慣與鼾聲共處,就連2歲的兒子也經常被爸爸的打呼吵醒。台灣睡眠醫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吳家碩心理醫師強調,不能輕忽打呼問題,不僅會讓另一半睡眠持續中斷,同時也影響與枕邊人的關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