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隨機殺人防不勝防 愛與關懷是良方

隨機殺人防不勝防 愛與關懷是良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日本又再傳出隨機殺人事件,一名27歲男性上班族,在靜岡縣三島市,持刀刺死一名53歲公司董事,兇嫌竟指稱「只是想試試看能不能殺人」;對於不時有隨機殺人事件傳出,精神科醫師指出,通常會做出隨機殺人者,大多是因為對社會不滿!

自從之前鄭捷在捷運上無故砍殺乘客事件後,台灣也陸續傳出幾起隨機殺人事件;其實,這類案件在日本就較常發生,甚至還有人出書稱其為「無差別殺人事件」,並對此進行分析,進而發現這些人是因為欠缺他人的關愛,渴望被誰關心的心理層面所導致。

吸毒及物質濫用者更容易隨機殺人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大申表示,隨機殺人者罹患精神疾病比例不高,而會出現隨機殺人者,多是因為對社會不滿,覺得別人過得好比他好,進而產生特定行為企圖引人注目;或是有吸毒以及物質濫用的情況,而且多數發生妄想以及錯誤解讀,想吸引社會大眾關注,以致出現隨機殺人行為。

搭車、走路時慎防陌生人刻意接近

陳大申醫師指出,隨機殺人的強度太高,不易預防,但也不要過度恐慌,因為發生的頻率不高,但也需要保持警戒,一旦聽見任何致命的恐嚇言語,千萬要謹慎,不要以為是玩笑而輕忽,可以適時表達自己的關心。隨機殺人發生時通常是臨時起意,也沒有周詳計劃,非常隨機,所以平日搭車或走在路上,若有人刻意接近,自己就要特別小心。

社會大環境氛圍也是引發殺機原因

另外,隨機殺人事件和社會大環境氛圍也有所關連;陳大申醫師進一步指出,因為隨機殺人者往往是人格成長過程模式有所偏差,如果社會大環境讓年輕人無法出頭,感覺受困,找不到出口,年輕人就容易遷怒社會,成為隨機殺人者,滿足內心的匱乏。

不吝惜愛與關懷 專業輔導介入佳

所以,陳大申醫師建議,社會氛圍應該要有愛,不要過度仇視,要多關心家人與他人,由於這些案例多有對社會不滿現象,所以若是周遭出現有這些問題的人,恐有潛在危險的可能,千萬不要置之不理,盡量多付出關心,如果需要更要讓專業人士介入,進入輔導系統協調解決,避免悲劇的發生。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39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每5位癌友就有1人因營養不良而喪命,營養缺乏讓後續治療無法進行!台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輝明表示,治療副作用會影響食慾,造成癌友營養不良,導致後續治療無法順利進行;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糠榮誠秘書長指出,癌症治療的效果與營養補充密不可分,且介入的時機非常重要,應營養規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台灣青光眼的病人數高達35-45萬人,比慢性腎衰竭、憂鬱症的患者數還多,其中1/4有失明危機!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呂大文主任表示,降低眼壓是唯一可以改善青光眼視的有效方法,長庚紀念醫院北院區青光眼科陳賢立醫師則表示,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若是青光眼的高危險群,應特別小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維持健康身體,均衡營養攝取是最基本條件,然而很多年長者牙齒慢慢脫落,或因退化口水分泌量減少,口腔咬合力降低,或吞嚥困難等因素,都可能讓「吃」變得困難不已,當食物難以咀嚼吞嚥,自然就攝取不到必要的營養,健康的狀態自然也就隨之而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開發「益口銅身操」,希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發,台灣在疫情萌芽初期,就立即展開各項防疫措施,大幅降低境內群聚感染風險,歷經數月沒有本土病例,台灣可說是全球非常安全的地區。衛福部國衛院藉由數學模型證明,台灣民眾配合防疫政策,讓病毒擴散機會大幅降低,研究成果分別刊登在國際醫學期刊《Emerging...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