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青壯男確診「糖胖症」 努力減重找回自信與健康

記者鄧富珍/彰化報導

青壯男確診「糖胖症」 努力減重找回自信與健康

遠離糖尿病,先做好體重控制!27歲的蕭育帆有肥胖家族史,求學時常被同學取笑為「肥豬」,相當自卑。直到今年6月飯前血糖飆高達224 mg/dl,是正常人(70至110 mg/dl)的2-3倍,確診為「糖胖症」才嚇到決心減重。在彰基專業體重管理團隊的幫助下,成功甩肉21.8公斤,找回自信和健康。


蕭育帆從小就胖,體重在國中畢業時突破100公斤。為了擺脫「肥胖」過去也曾嘗試減重試過6次減重,都沒能成功;自年中確診為「糖胖症」後,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學會米飯減半、雞腿去皮等均衡且清淡的飲食秘訣,建立有系統且規律的運動,5個多月後終於讓體重從117.2公斤減至95.4公斤,不僅整個人變得神清氣爽,也越來越有信心。


青壯男確診「糖胖症」 努力減重找回自信與健康

杜思德醫師表示,國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關鍵兇手就是含糖飲料,長期攝取不僅易發胖,也會提高糖尿病的風險。


彰基醫院糖尿病健康e院教學部主任鄭畬方醫師表示,「糖胖症」是糖尿病和肥胖的合稱。調查發現,台灣人體重過重增加的比率逐漸減緩,但受到高油、高糖和高熱量等不健康飲食型態所影響,過重者的肥胖程度卻有逐漸惡化的趨勢。如果肥胖的問題長期不解決,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4倍。


青壯男確診「糖胖症」 努力減重找回自信與健康

鄭畬方表示,在不經治療手段介入的情況下,飲食占減重計畫的8成,運動占2成。


鄭畬方表示,改善肥胖主要有飲食、運動、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4個途徑,其中以飲食和運動最為重要!在不經治療手段介入的情況下,飲食占減重計畫的8成,運動占2成。其中,在飲食部分,建議把握定時定量,六大類營養均衡攝取; 適度採取「低熱量飲食法」,每人每日攝取總熱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20-25大卡,有助健康減重。


採取低脂飲食、低醣飲食和間歇性飲食等特殊飲食法前,先諮詢醫師,以免減重不成反傷身。且單一特殊飲食法執行超過半年,應再諮詢醫師或營養師以做調整; 用餐時先吃肉類和蔬菜,再吃米飯,胃腸道的吸收速度較慢,研究發現有助改善血糖。


運動的重點則在於將脂肪轉成肌肉,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達到減少體重和避免復胖的目的。建議減重者採取「間歇性運動法」,以輕度、中度和強度運動搭配進行,全面提升心肺能力和肌耐力,更有助減重。


而較嚴重的糖胖症病友,無法靠飲食和運動減輕體重和穩定血糖,鄭畬方建議可在醫師評估下適度使用胰島素和腸泌素,同時穩定飯前和飯後血糖,不只不會增加低血糖的風險,還能減少體重增加的情況。至於,重度肥胖(BMI>35)以上且有併發症者,則可尋求減重手術的幫助。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37歲的俊廷在國中時莫名出現嚴重腳腫,就醫檢查後診斷為痛風,後來身體各處陸續不斷水腫,但因發作不頻繁讓他漸漸不以為意。直到多年前喉嚨突然腫脹,讓他不但說話困難,甚至連呼吸也很喘,趕緊前往醫院急診,發現呼吸道縮小到只剩10%空間,由於俊廷媽媽是因喉嚨腫脹影響呼吸而過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東南亞國家有不少年輕男性為了增加雄風,自行在下體注射凡士林希望讓陰莖增大,但要小心恐造成副作用。日前一名25歲移工阿賓,五年前在菲律賓因聽信友人建議在包皮下注射凡士林讓陰莖增大,起初確實因尺寸增大而感定自信,但近來不僅注射部位開始逐漸變硬增厚,也時常感到疼痛,甚至嚴重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有些人身體沒什麼大毛病,卻常抱怨這酸那痛,提個重物就喊腰背痠痛,讓家屬朋友不禁懷疑,他們是不是有「公主病」,驕生慣養,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醫師許宏志表示,門診就曾有年輕媽媽因為經常性腰背疼痛、不斷扭傷手腳,加上作息不正常、焦慮失眠而深受所苦,還被家人同事誤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準媽媽「小梅」懷孕5個多月,本身已有糖尿病病史,但懷孕過程中飲食沒節制,吃多、喝多且體重增加破表,原本沒有其他不舒服所以並不在意,直到產檢發現血糖異常,進一步檢查後,胎兒已出現肢體畸形等發育異常症狀,無奈下只得選擇中止妊娠,醫師呼籲,孕媽媽與準媽媽們務必正視血糖問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