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青少年憂鬱症父母不易覺察 應提高警覺助走出陰霾

青少年憂鬱症父母不易覺察 應提高警覺助走出陰霾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青少年通常是指12歲到18歲期間,正值青春洋溢,大好前程即將展開,在這青春期時,不只是面對學校社會環境的壓力,有生理的劇烈變化,有好奇及擔心,還需面對內在的心理需求,如課業成就需求、人際需求,但當憂鬱來襲,壟罩著國家未來的重要棟樑,青少年開始對自己感到質疑,對於未來產生很多的不確定性,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甚至會以自殺尋求解脫。

成績下滑、情緒焦躁 為青少年憂鬱症警訊

北醫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宇銳表示,我們需要試著去理解「少年維特的煩惱」,也是所謂看懂青少年的求救訊號,畢竟受限於情緒表達的能力較弱,憂鬱症在青少年族群中的表現常較不典型,可能先出現學業成績下滑,專注力難集中,有拒學相關行為(常常請假、開始翹課),跟家人的衝突增加,也會抱怨身體不適(肚子痛、胸悶等),飲食習慣改變(食慾可能增加或減少)。

或是睡眠作息改變(睡不著或是睡得很多),情緒變得焦躁,對於過往喜歡的事物較不感興趣,人際關係變差,容易出現被霸凌狀況,嚴重的會有負面想法,死亡意念,甚至有自殺計畫跟自傷舉動,伴隨著高度危險性。

對於青少年憂鬱症的治療方式,主要可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在此族群又更顯得重要,包含心理治療及環境、生活作息調整。依照不同的症狀及嚴重度,醫師會需要擬定不同的治療計畫,重要的是需要長期追蹤,避免不當同儕影響,而接觸酒精及其他非法物質(如毒品),並持續的與專業人士一同面對自身情緒問題。

疫情造成網路成癮 多注意青少年心理衛生

隨著疫情升級到三級警戒,青少年被迫只能在家中進行線上學習,社交活動受限,作息紊亂,生活模式大大改變,轉而尋求網路上的人際互動,而讓網路成癮問題變得更為嚴重。除了疫情對於國人的身體影響,需要更多人重視疫情下的青少年心理衛生。

當發現孩子們一旦出現情緒行為問題,父母總是憂心仲仲,對於解決方法一籌莫展,建議可增加親子互動,多聆聽孩子的聲音,並可主動尋求學校的學生輔導中心相關單位,以及至醫療院所的精神科就診評估,不論是患者本身,家長要了解青少年憂鬱症實際樣貌並保持警覺,才能在適時給予支持和協助。

黃宇銳表示,唯有教育端、家庭端及醫療端攜手合作,告訴受憂鬱情緒困擾的青少年 : 「你不是一個人獨自面對」,才能一起帶領著他們遠離情緒黑洞。

【延伸閱讀】

新手爸爸也可能出現產後憂鬱! 專家列「警覺症狀」

防疫在家悶出憂鬱 中醫:「這樣做」養身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1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中老年人膝蓋卡卡,沒走幾步就痛,膝蓋發生問題真的是關節退化了嗎?根據醫師臨床觀察發現,膝蓋發生問題絕大多數是老年人,主因確實是膝關節退化,也就是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 日常活動需要膝蓋 膝蓋不好,人生就是黑白。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陳柏臣表示,膝蓋是人體重要的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現代人多晚婚,也使得高齡婦女懷孕生子的機率大幅降低,再加上很多女性為了要有窈窕身材,經常會節食減肥,以致出現營養不良的現象,也都會降低懷孕率;中醫師提醒,女性想要懷孕生子,在飲食起居上有三大原則要謹守,再經由中醫調理,才能成功懷孕。 三大原則:11點前睡覺、三餐定時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病患要接受手術之前,都會被告知絕對不可以吃東西,也不可以喝水,為什麼手術前要禁食?禁食時間要多久?禁食是不是什麼東西都不能吃?連藥物都得停用嗎?術前禁食防吸入性肺炎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麻醉部賴芝潤醫師表示,「病人安全」是所有手術與麻醉的最高準則,常規手術一般都得禁食。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5歲的小凱,出生時右腳踝有一道道明顯皮膚皺褶,幾乎深陷脛骨,右小腿有如蓮藕般被掐成兩段,造成右腳掌呈現馬蹄內翻足,就像是「米其林寶寶」的翻版,其實是罹患了罕病「先天限制環症候群」。 肢體矯正手術 恢復行動能運動收治個案的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兒童骨科主治醫師蘇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