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運動飲食護肝臟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運動飲食護肝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喝酒並非造成肝病的主要原因,你知道嗎?不喝酒,也會造成肝病變,稱之為非酒精性肝病(NAFLD)。17歲男性,BMI35,血糖109,三酸甘油脂205,膽固醇242,低密度膽固醇170,胰島素42,胰島素耐性11.3,SGOT78,SGPT109,腹部超音波顯示重度脂肪肝;45歲男性,BMI45,生化檢查正常,腹部超音波顯示輕度脂肪肝。兩位患者均無飲酒習慣,無B、C肝炎帶原,也沒有藥物濫用,但都罹患了非酒精性肝病。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脂肪肝就是肝臟比較「油」,大量的脂質蓄積於肝細胞。在正常情況下,脂肪佔整肝臟重量的5%左右,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5%時(或>30%的肝細胞堆積脂肪),即稱為脂肪肝。超過10%至25%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0%至50%為重度脂肪肝。

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躍升為西方國家肝病的首要原因,主要是指喝酒不多,但是肝臟發生類似或很像酒精引起的肝傷害一樣的病變。王志堂提到,大約有10%的脂肪肝,可能進展為脂性肝炎,其中的1/3可能惡化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研究指出約1%至2%的肝癌與脂性肝炎有關。

關於非酒精性肝病及脂性肝炎的真正病因仍未清楚,可能與肥胖、代謝症候群及胰島素耐性、基因有密切關係。誘發的高危險因素有肥胖、第二型糖尿病、血脂異常、代謝症候群、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甲狀腺功能低下、阻塞性呼吸中止、腦下垂體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者。

王志堂指出,非酒精性肝病目前仍未有效的治療藥物,唯一肯定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運動、飲食控制、減重及治療相關的代謝異常。每週運動至少3次,每次消耗400卡以上,減重每週0.5公斤,減重目標5%至10%,並搭配均衡營養素攝取,五穀雜糧、蛋白質、奶類、脂肪都不可少,只是不要過量,約減少25%卡路里,增加蔬果量,三餐都吃,避免速食和飲料,也就是減少反式脂肪及玉米果糖的攝取。

脂肪肝是可逆性,尤其是輕度脂肪肝,如果持續飲食調節,配合適當的運動,脂肪肝會改善、肝功可以恢復正常。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相關致病因,阻止脂肪肝繼續惡化是相當重要的!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163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為因應基隆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近日提出類普篩的措施,想要用池化檢驗方式來阻斷傳播鏈。但什麼是「池化檢驗」?簡單地說是將多個檢體同時檢驗,以提高效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表示,因應國內持續調整邊境與國內防疫措施,為兼顧與維持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1日公布近7天的確診者基因定序,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週有45例為Omicron的境外移入病例,無中重度以上的病例。 境外移入可看出 各國都有BA.2 羅一鈞表示,數目較多的Omicron來源國以東南亞為主,但從澳洲、美國或歐洲等地來的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有鑑於近來疫情升溫,本土病例屢創新高,加上清明連假將至,人流的移動恐加劇疫情。然近來民眾對於防疫措施有明顯輕忽,特別是實聯制部分,因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日再次強調大家應遵守實聯制。 近期指揮中心發現所有人對於實聯制開始輕忽,特別是店家沒掃實聯制也放人進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1)公布,本土個案新增104例,再創近幾個月來新高,前三多的縣市分別是台北市12例、新北市40例、桃園市及基隆市皆為20例;而境外移入新增132例,包含落地採檢75例及居家檢疫57例。 基隆+21 無加速擴散現象 而針對基隆小吃店群聚案,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