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靠藝術走出憂鬱之谷 抗鬱畫家辦關懷展演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主持廣播、出過音樂專輯、創作多部童書繪本的畫家張蓬潔,很難想像18年前曾因憂鬱症數度崩潰、暴飲暴食,甚至連下床走出門對她來說都是困難,靠著繪畫與宗教信仰,漸漸走出憂鬱的幽谷,現在,她與抗鬱畫家盛正德、已故憂鬱症畫家吳東穎,三人合辦繪畫展覽,用行動證明憂鬱症病友不放棄希望的韌性。

展覽開幕會場中,張蓬潔自述,在他7-8年被憂鬱情緒困擾的日子裡,起初不斷暴飲暴食,之後演變為心情低落,曾試著出國調整心情,但發現換一個環境,卻改不了心境。

在憂鬱症觀念不普及的當年,張蓬潔不敢告知家人自己的疾病,也不清楚精神疾病治療管道,拖到1992年發病,才就醫確診為憂鬱症。這期間,透過創作一幅幅畫作,讓自己不致於到達崩潰情緒,並參加宗教團體、試著找出自身憂鬱根源-完美主義,加以調整心態;1995年,憂鬱症治癒,往後18年不再復發。

台大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杜恩年表示,藝術治療不僅有助於患者找到情緒出口,藉由創作,患者能深入了解自己的潛意識,也透過作品讓身邊的人更能理解他的心境,可作為一種雙向的溝通工具。

他提醒,對待憂鬱症病友,最重要的是親友的陪伴與理解,許多人隨口說出「振作點!」、「你去非洲看看別人這麼可憐,就知道自己有多幸福」等言語,對憂鬱症病友來說都是雪上加霜。站在同樣的角度了解並接受病友想法,試著用他的方式陪他一起站起來,並協助轉介醫療系統,才是對待憂鬱症病友最合適的方法。

這場憂鬱症關懷展演活動「勿聲張」,自今(15)天起至7月19日,在台北市羅斯福路2段9號12樓「覓空間」展出,同樣曾受憂鬱症所苦的策展人陳宛琳說,希望透過展覽,讓民眾感受到憂鬱症病友夢想的光芒,讓社會更能用「同理心」對待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908

相關推薦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不用發麵,不用烤箱,山寨個批薩,沒想到味道超級棒。 By 炫色鸞樹z   用料 普通麵粉 適量 香菇,蘑菇 各1朵 火腿腸 1根 青椒 半個 馬蘇里拉芝士 少許 蕃茄醬 少許 雞蛋 2個   做法步驟 1、適量麵粉,加雞蛋,少許清水,調成不厚不稀的...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今天分享的這個巧剝大蒜算不上多新奇的竅門,相信平常做飯的都知道",但是根據我平常接觸的人,發現很多朋友不知道怎麼快速剝,拿到幾瓣蒜剝很長時間,有時候人多要用到很多蒜,一瓣一瓣地剝真的浪費時間,那就用這一招吧 準備好大蒜 用刀切去大蒜根部 再...

閱讀詳情 »

    南方的高溫最近一度躍升到34,有寶媽留言說孩子一早起來四肢都腫了,全家人都嚇壞了,不知道得的什麼病。幼兒說建議立即送孩子就醫。後來該媽媽回覆說是冷氣惹禍,經過消腫治療已經慢慢在恢復了。 原來是該寶媽家住頂樓,夏天晚上他們一度把冷氣溫度開到了20度,可能是因為溫差一下子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舌頭顏色不是粉紅色,且有腫大、裂痕,甚至下陷齒痕等現象,小心可能是身體缺乏維生素B群導致;桃園療養院郭貽芳藥師指出,尤其若長期嚴重缺乏B群者,就可能會出現味蕾消失問題,臨床上就有許多老人家因此抱怨吃東西都沒有味道等現象,就是缺少B群所致。 飲食不均衡 B群也跟著流失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