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靠藝術走出憂鬱之谷 抗鬱畫家辦關懷展演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主持廣播、出過音樂專輯、創作多部童書繪本的畫家張蓬潔,很難想像18年前曾因憂鬱症數度崩潰、暴飲暴食,甚至連下床走出門對她來說都是困難,靠著繪畫與宗教信仰,漸漸走出憂鬱的幽谷,現在,她與抗鬱畫家盛正德、已故憂鬱症畫家吳東穎,三人合辦繪畫展覽,用行動證明憂鬱症病友不放棄希望的韌性。

展覽開幕會場中,張蓬潔自述,在他7-8年被憂鬱情緒困擾的日子裡,起初不斷暴飲暴食,之後演變為心情低落,曾試著出國調整心情,但發現換一個環境,卻改不了心境。

在憂鬱症觀念不普及的當年,張蓬潔不敢告知家人自己的疾病,也不清楚精神疾病治療管道,拖到1992年發病,才就醫確診為憂鬱症。這期間,透過創作一幅幅畫作,讓自己不致於到達崩潰情緒,並參加宗教團體、試著找出自身憂鬱根源-完美主義,加以調整心態;1995年,憂鬱症治癒,往後18年不再復發。

台大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杜恩年表示,藝術治療不僅有助於患者找到情緒出口,藉由創作,患者能深入了解自己的潛意識,也透過作品讓身邊的人更能理解他的心境,可作為一種雙向的溝通工具。

他提醒,對待憂鬱症病友,最重要的是親友的陪伴與理解,許多人隨口說出「振作點!」、「你去非洲看看別人這麼可憐,就知道自己有多幸福」等言語,對憂鬱症病友來說都是雪上加霜。站在同樣的角度了解並接受病友想法,試著用他的方式陪他一起站起來,並協助轉介醫療系統,才是對待憂鬱症病友最合適的方法。

這場憂鬱症關懷展演活動「勿聲張」,自今(15)天起至7月19日,在台北市羅斯福路2段9號12樓「覓空間」展出,同樣曾受憂鬱症所苦的策展人陳宛琳說,希望透過展覽,讓民眾感受到憂鬱症病友夢想的光芒,讓社會更能用「同理心」對待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908

相關推薦

影音中心/廖國安報導據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事故死亡的原因,第一名為交通事故,第二名為「跌倒」,提醒許多人應多關注家中長輩平常的動線,在出入廁所、浴室時應特別小心,因為這一摔後果可能相當嚴重。本業為物理治療師的YouTuber「三個字Sunguts」,便點出3件可幫助長輩「保命防跌」的事項,在關鍵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外電報導】夏天氣溫越來越高,總是感到疲倦、懶洋洋、心情鬱悶,特別在疫情期間只能待在家中,外出還要戴上口罩,讓人整個提不起勁!日本人認為夏天容易讓人覺得疲累,思考與行動力也變緩慢,日本人常以5種「食物」幫助身體在炎熱的夏天,能保有精神與元氣。 水份、鹽份、維生素B、礦物質 喝...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新北報導】媒體報導,桃園機場採檢室雖然增加至19間,但人力沒有增加,導致檢驗人員疲於奔命,今(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再度澄清,桃園機場會有尖峰與離峰時段,會請工作分配更仔細,並且本來也就有人力增加計畫。 陳時中表示,桃園機場每周航班旅運量入境尖峰時刻為周三、周五、周...

閱讀詳情 »

隨著年紀增長,許多人會因為關節磨損或退化而出現發炎、痠痛的問題,關節保健的議題也在這幾年隨之蓬勃發展! 市面上紛紛出現關節維護的保健食品,如:從鮭魚萃取的蛋白聚醣、從雞胸三角骨萃取的第二型變性膠原蛋白,這些都屬於動物性來源,那麼台灣廣大的蛋奶素及茹素族群可以選擇什麼樣的關節保健食品呢? 這次營養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