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面對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怎辦? 專家:關閉大型集會場所

面對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怎辦? 專家:關閉大型集會場所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武漢肺炎(COVID-19)全球延燒,不僅韓國病例數暴增,歐洲義大利疫情也令人擔心,伊朗也遭疫情肆虐,奧地利等各地紛紛出現首例,雖世界衛生組織否認,但全球大流行似乎已是不可擋。對此,權威期刊《科學》採訪世衛組織專家、全球公衛、流病專家,探討航班限制、封城成效,以及未來如遏止。

全球大流行趨勢增 專家籲重新思考防疫政策

跟據《科學》報導,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小組估計,從中國逃脫的案例中約有三分之二尚未被發現。雖然,世衛組織認為還不是全球大流行(pandemic),但專家認為爭執名稱已無意義。牛津大學的流行病學家Christopher Dye認為,病毒已經從中國逃脫,並且正在廣泛傳播。他對疾病的可控性感到更加悲觀。

Christopher Dye和其他專家表示,是時候重新考慮公共衛生對策了。目前為止,防疫的重點放在遏制上:減緩病毒在中國的傳播,阻止其向其他國家蔓延,並且,當患者越過邊境時,迅速追踪與隔離與接觸者。但是,病毒若以全球傳播,旅遊限制可能不如其他遏制措施有效,例如關閉學校,整備醫院,甚至實施如中國的大規模封城。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前生物防禦準備專家Luciana Borio表示,「邊境措施將不會有效或甚至不可行,焦點將集中在社區減災措施上,直到有足夠數量的疫苗為止。」

但是,公衛專家不同意放寬旅行限制,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Anthony Fauci表示,如果不對旅行加以限制,那麼與旅行有關的病例就會比現在多很多。

不過,許多流行病學家強調,旅行限制不能拖延多少時間,甚至還會有反效果。例如,阻礙必要的醫療物資流通,或削弱公眾信任。隨著受影響國家的增加,禁令將變得更難執行:如果你的國家已經有成千上萬的感染者,那麼花費大量資源將偶發的感染者拒之門外毫無意義。旅遊限制也使國家付出沉重代價,COVID-19已經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包含藥品到手機等產業鏈面臨中斷。

封城減緩疾病蔓延 專家憂身心問題

「較小規模的遏制措施仍有所幫助。」世衛組織Bruce Aylward表示,武漢封城替其他省爭取了時間,並最終預防了「可能成千上萬」病例,更呼籲其他國家可以學習封城經驗,不過不用到全境封鎖的地步。

另一方面,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研究全球衛生政策的Lawrence Gostin表示,中國的封城措施給個人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擔心湖北人的身心健康,且面臨著醫療短缺的問題。他說,在中國以外的世界上任何國家,這都是不可想像的。牛津大學的流行病學家Christopher Dye則擔憂,中國封城緩慢解禁後,可能帶來另一波疫情。

暫停公共場所、集會 下一步防疫可能步驟

專家認為,其他國家只能採用中國式防疫中的某些要素。Christopher Dye的最新分析指出,暫停公共交通、關閉娛樂場所和禁止公共聚會是中國最有效的緩解措施。

有些國家認為最好不要過多地阻礙人們的自由流動,保持學校和企業的開放,並放棄對城市的隔離。Christopher Dye認為,就公共衛生而言,這意味「我們就任由病毒散播吧!」。

為了為即將發生的事情做準備,醫院可以儲存呼吸設備、增加病床數。擴大使用針對流感和肺炎球菌感染的疫苗,都可以幫助減輕醫療系統針對呼吸道疾病的負擔,並使類似呼吸道症狀的COVID-19病例更容易被辨識。如果民眾生病,政府可以發出有關洗手和待在家裡的重要信息。

參考資料:

The coronavirus seems unstoppable. What should the world do now?

【延伸閱讀】
長戴口罩防肺炎 酒糟性皮膚炎復發竟增三成

高血壓減壓控制 一根導管就可搞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0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日漸趨緩,但仍持續重創國際,為向國際分享台灣防疫經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錄製一支15國文字、3國配音的防疫影片,可望透過YouTube向國際分享台灣防疫的軟實力。3種譯音防疫宣導影片 實踐「臺灣能幫忙」行動防疫宣導影片是在今年3月初,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白內障不是銀髮族的疾病!現代人3C產品不離身,長時間看電視、電腦、手機螢幕,導致白內障的罹病年齡下降。食藥署說明,白內障的主要成因是眼球水晶體因紫外線、藍光及老化等因素,而出現混濁、變白;進而引起視線模糊、顏色對比差(色調改變)、眼前出現黑點等不適症狀,嚴重時還可能會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陳小姐是一位職業婦女, 由外院確診直腸癌後轉入臺中榮民總醫院,在決定接受達文西手術時,更加入中榮術後加速康復(ERAS) 整合照護流程,讓她從術前就開始進行營養評估、體能優化與藥物整合,術後身上除了微創的傷口外沒有多餘的管路,減少術後的不適感且大幅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0歲張阿姨因心臟衰竭送醫,住院過程中伴隨有心搏過慢的合併症,經評估傳統右心室起搏可能會使心臟衰竭惡化,故決定透過較符合生理的「左束支起搏」治療,改善心搏緩慢的問題,同時避免日後左心室不同步的問題,以及未來心臟衰竭惡化的風險。心跳過緩 易出現頭暈、疲倦、無力亞洲大學附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