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嬰兒猝死症該趴睡?仰睡? 專家提5不原則解迷思

預防嬰兒猝死症該趴睡?仰睡? 專家提5不原則解迷思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年2月發生,高雄媬姆餵完奶將男嬰放在房間床墊上趴睡,之後離開房間,過了約1個半小時回房間查看,嬰兒已無呼吸,經地檢署相驗確定男嬰是吐奶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發生這樣的悲劇,帶給家人難以承受的傷痛。部分家長會認為,寶寶喝完奶後仰睡容易嗆奶或溢奶,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預防嬰兒猝死症有訣竅 注意寶寶睡姿很重要


根據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由於寶寶仰睡時,食道在氣管的下方,吐奶逆流的液體因重力往下方透過吞咽進入食道,不會引起嗆到或窒息的問題,反而是趴睡或側睡,恐因逆流的液體進入氣管機會增加,造成嗆傷或窒息風險大增。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嬰兒睡姿及睡眠環境的安全,才能幫助孩子擁有香甜的睡眠品質,降低意外發生。


衛生福利部近5年(2016至2020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10大之列,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讓寶寶暴露於嬰兒猝死及窒息危機中。


打造安全睡眠環境 讓家長安心寶寶好眠


為提供寶寶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國民健康署提出簡單好記的5不原則,協助父母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1.不趴睡: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父母或照顧者不要躺著在身上哄寶寶睡,避免大人小孩睡著發生翻身窒息或跌落等意外。


2.不用枕: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即能舒適入睡,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都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3.不同床: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為了避免睡著後同睡者之身體或被蓋覆蓋嬰兒口鼻造成窒息,嬰兒不可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同床睡。


4.不悶熱: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5.不鬆軟: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小寶寶的睡眠環境很重要,可大幅下降嬰兒猝死風險。此外,保持空氣清新,尤其禁止二手菸,可避免寶寶吸入造成氣管收縮,增加猝死症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氣炎熱在家防疫飲食不節制 誘發鼻過敏還以為是染疫
▸天熱爆汗要記得多補充水分! 以防心肌梗塞嚴重恐猝死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許多人都曾有被生鏽物品割傷的經驗,急忙至醫院就診,不忘詢問醫師「破傷風打了沒?」。針對破傷風與生鏽物品的關聯,范德比大學傳染病專家William Schaffner博士指出,生鏽鐵屑並不會造成破傷風感染,破傷風桿菌才是兇手。破傷風感染 破傷風桿菌是元兇根據《現場科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戴耳機不僅是欣賞音樂,對許多年輕人而言,更是「潮」的展現。但是若音量太大聲、使用時間過久,小心年紀輕輕就聽力受損!衛福部雙和醫院耳鼻喉科專任主治醫師賴盈達指出,若戴耳機傷害聽力,目前無法恢復。建議音量適中,每隔20分鐘,就拿下來休息。耳機最好不要用 使用過久傷聽力以耳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盈淑報導】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的腫塊,可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是臨床常見的病症,發生率女性多於男性;當懷疑病人有甲狀腺結節的時候,便會安排超音波檢查。醫師指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超音波目前已經從身體檢查發展到可以做為治療腫瘤的有效工具,更可搭配其他微創的介入性治療,讓腫瘤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爸爸抱著6個月大的嬰兒衝進急診室,到院時嬰兒已全身冰涼發紫,沒有心跳呼吸,也量不到血壓,經過急救仍回天乏術。媽媽哭著說,睡前一切都好好的,一早起來竟變成這樣;經醫師細問之下才了解,原來為了讓寶寶頭型好看、輪廓立體,所以從出生後都讓他趴著睡,研判可能因此導致猝死,造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