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寶寶發生猝死症 謹記1歲前睡眠安全守則

預防寶寶發生猝死症 謹記1歲前睡眠安全守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根據統計,全世界的嬰兒猝死症之發生率約為千分之零點五到千分之三左右。美國兒科醫學會對於減少嬰兒猝死症,以及在睡眠安全上,有許多最新的建議準則,營造出安全的睡眠環境。這些準則到一歲前都適用。

一歲前寶寶 不論小睡或夜間睡眠都應仰睡

美國及台灣兒科醫學會多年來不斷宣導寶寶仰睡,降低了嬰兒猝死症的機會;有些家長會因為考慮寶寶的頭形而讓寶寶側睡,若是趴睡有危險,那側睡可以嗎?由於新生兒的肌肉成熟度尚不足,側睡的時候,有可能因為翻動,更容易讓孩子變成趴睡或窒息而造成危險。因此即使是有胃食道逆流症狀的嬰兒,都應該要遵守仰睡的建議。

有些嬰兒在會翻身了之後喜歡趴睡,在這種狀況下,照顧者不需要刻意把孩子翻成仰睡,因為孩子的肌肉成熟度逐漸成熟。但是睡覺的空間中,要記得移除任何有可能造成窒息的物品,包括毛毯、枕頭、填充玩具、床圍。另外,若是寶寶在汽車安全座椅、推車或是背帶睡著了,也建議盡快將寶寶放置在安全的硬床上仰睡。

不論是嬰兒床或遊戲床 都必須是安全的硬床

不論是嬰兒床或是遊戲床,都應該備有硬的床墊及可以紮實服貼的床單。當將孩子放進去床上時,床單仍然是相當服貼且床墊不會陷下去。有些嬰兒床墊及床單宣稱可以減低嬰兒猝死症的機會,然而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研究數據證實相關產品確定有這些效果。但是若是這些相關產品是經過政府認證安全性,父母親仍然是可以使用這些產品的。

父母與寶寶在睡覺時 應同房間但不同床

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在一歲以前,父母與寶寶同房間但不同床。睡著的寶寶建議被放置在靠近父母床鋪的嬰兒床或是遊戲床內。父母與嬰兒的同房間但不同床的建議,已經證實可以降低近50%的嬰兒猝死症,並且也比嬰兒與父母親同床共眠來的安全許多。睡著的嬰兒與父母同房間,也讓辛苦照顧寶寶的父母,在夜間餵食及安撫的難度上容易一些。

父母親與寶寶共床很危險 五原則應遵守

當需要餵食或安撫孩子的時候是可以同床的。當父母親準備要睡覺時,一定要記得把寶寶放回他自己的床上。如果父母親太過疲累而發覺自己有可能睡著的話,要先注意自己的床上有沒有可能會掩蓋住寶寶的呼吸道而導致窒息的物品。也要注意孩子會不會因為共床而體溫過高。

此外,若是寶寶1. 小於四個月大、2 .早產兒或是低體重兒、3. 照顧者是抽菸者、4 產婦在懷孕過程中有抽菸、5. 照顧者有服用安眠藥或酒精飲品的習慣 、6. 不是寶寶的主要照顧者,照顧者應該嚴格遵守不共床的原則。

奶嘴可降低嬰兒猝死症機會 不要仰賴市面生命跡象監視器

在寶寶睡覺的時候吸吮奶嘴,可以減低嬰兒猝死症的機會,有趣的是,就算是孩子睡著後奶嘴掉下來,依然是有幫助的,爸爸媽媽是不需要把掉下來的奶嘴放回去的。母乳寶寶則是建議母親在親餵新生兒2至3週後,再試著給寶寶奶嘴。至於配方奶寶寶,則是隨時可以在寶寶睡覺時使用奶嘴。

市面上現在有一些監視器販售,宣稱可以偵測寶寶在睡覺時的生命跡象。因為現在沒有足夠的研究證實這些機器可以減少嬰兒猝死症機會,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不建議仰賴這些非醫療等級的監視器。(文章提供/怡仁綜合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周彥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3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桃園縣一名五十多歲的翁姓男子,在自家菜園除草之際,當手撥動草叢時,卻遭到蛇吻,隨後經由家人送往署立桃園醫院急診後已無大礙。署立桃園醫院急診室簡榎岑護理師表示,當時這名患者食指留有兩個如針孔的印記,接著漸漸頭暈、嗜睡、嘔吐、口齒不清、呼吸困難,醫師除了立即清洗傷口,並且詳細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根據衛生署所發佈2012年青年十大死因數據顯示,愛滋病首度進入榜內,計有7位15至24歲間的青年死於愛滋病;有鑑於此,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特別深入校園進行愛滋防治宣導,以期使青年學子能及早認識愛滋,做好防護措施,才能避免感染。年輕人不安全性行為極易導致愛滋病感染;根據衛生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長期吸菸不只增加肺癌發生機會,也可能造成主動脈剝離,危及生命!49歲的陳先生本身有氣喘、氣胸病史,並長期有抽菸習慣,平時體力好的他,一天早上突然背部有觸電感,開始右腳冰冷,腳麻到抽筋、無力,掛急診經多項檢查都無異狀,後轉至別院心臟外科檢察,才發現是「胸主動脈剝離」,幸好即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想戒菸?除了堅定意念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依照不同的戒菸階段攝取營養,並遵守四大原則「少量多餐、多喝水、細嚼慢嚥、睡前不食」,能讓戒菸者分散注意力,同時滿足口慾與手慾,順利渡過每1-2小時因體內缺少尼古丁而產生的「斷癮症狀」。董氏基金會表示,戒菸過程中,斷癮症狀大多持續2-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