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熱傷害! 這樣做就對了

預防熱傷害! 這樣做就對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時序漸入炎熱的夏季型態,依據中央氣象局一週天氣預報顯示,未來一週各地大多屬於高溫炎熱的天氣,最高的氣溫約在29至35度間,因此讓民眾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將大幅增加。

防範熱傷害三要訣  脫離高溫侵襲

任何人都可能會發生熱傷害,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牢記預防熱傷害的三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一、保持涼爽:

(一)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

(二) 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汽車內。

(三) 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於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二、補充水分:

(一)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000㏄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者,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二) 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

(三) 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以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三、提高警覺:

(一)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二) 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以及太陽眼鏡。

(三) 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及相關防護措施及宣導預防熱傷害、工作重新調整分配,並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六小時。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的症狀,以強化預防熱傷害的行動。

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  降溫、喝水、快送醫

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0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養生就在廚房裡 「養生就在廚房裡!」每當有人問我如何養生?我常這樣回答。 現代女性由於身兼家庭主婦與職業婦女兩種角色,在生活上時常分身乏術,往往閒置著美麗的廚房,讓便利的外食服務成為家庭的飲食來源。如果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那無疑是將自己為健康把關的權力交出去了。 跟你熟和不熟眼中的你 身兼家庭主婦與...

閱讀詳情 »

今後絕對需要「不必吃藥的身體」! 如果有一天,法律突然修改,禁止所有藥物的販售和服用的話? 當然,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誇張例子,「萬一」這個事態真的發生了,一定有很多人會很困擾,政府應該也會大受各方撻伐吧。 然而,就算這種狀況真的發生了,或許實際上並非完全不好。 反過來說,甚至有很多人會因此變得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李蔚萱/新北報導】每逢過年,親友的聚會特別多,此時許多民眾對於顏面打理格外的講究,因此不少人會趁年前換1個新髮型,或是去美甲、護膚、微整形,期盼新年時給人好印象。1名30歲輕熟女也考量到此點,想好好整頓自己越來越大的門牙縫,以免拜年時貽笑大方,也擔心略大的牙縫也有象徵漏財之虞。 收治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孩子為何總是比人家「矮一截」,成為小隻仔?一位十個月大的男嬰因嘴巴周圍明顯紅疹,且明顯身高不足,被診斷出是因缺鋅造成,經補充鋅三個月後,身高竟長了五公分。嬰幼兒時期生長遲緩 與營養狀態有關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遺傳新陳代謝科吳信儒醫師表示,嬰幼兒時期的生長遲緩與營養狀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