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暈無力是中風前兆? 小心頸動脈阻塞

頭暈無力是中風前兆? 小心頸動脈阻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84歲的伸港鄉柯姓老翁日前在家時突然2次頭暈無力,家屬擔心中風送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醫,診斷並非中風,但左頸動脈已阻塞99%,隨時可能腦中風,裝了支架解危。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表示,頸動脈阻塞較易被忽略,所幸家屬警覺送醫,避免腦中風,甚至喪命。

神經內科醫師林嶸洲指出,患者到急診時意識清楚,但先後2次短暫的頭暈無力,經腦部電腦斷層並未發現腦出血,核磁共振也沒發現腦梗塞,僅是短暫性腦缺血,為謹慎起見,進一步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發現左頸動脈阻塞約70%,轉由心臟科接手處理。

頸動脈阻塞 有些情況盡快心導管處理

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說,一般而言,頸動脈超音波估計頸動脈60%以上阻塞併出現症狀,或是沒症狀80%以上阻塞,最好要以心導管處理,如果不處理,後續中風的機率大。據統計,高達8成的中風為缺血性腦梗塞,其中約有2成肇因於頸動脈阻塞。

王彥翔表示,頸動脈超音波估計的阻塞程度和實際情況會有誤差,要真正確認阻塞程度的只有心導管,就這起個案而言,心導管進入柯姓患者的頸動脈後發現左頸動脈僅剩一個小縫,高達99%都已阻塞,一旦完全阻塞,血流進不到腦部,可就危險了,於是清除頸動脈斑塊,裝了一支支架撐開血管。患者出院時,還說他可以下田工作了。

林嶸洲說,患者有高血壓病史,2次頭暈無力,但意識清楚,也沒有其他眼歪嘴斜等中風症狀,也確實不是腦血管阻塞或出血性的中風,但從心導管結果其左頸動脈已阻塞99%來看,頭暈無力其實是中風前兆,因為其左頸動脈隨時可能完全塞住,恐會造成大片的腦梗塞,中風失能,死亡率在5成以上。

頸動脈是腦部重要血管 抽菸、三高等族群小心阻塞

王彥翔指出,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通道,阻塞的原因主要是粥狀硬化斑塊沉積,導致血管內膜增厚,進而阻塞血管,或形成血栓剝落阻塞頸動脈血管或腦血管,造成腦部阻塞性中風。

王彥翔說,導致頸動脈斑塊的原因包括年紀大、吸菸、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運動及家族史等,高風險患者需要積極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險因子,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不抽菸、不酗酒、多運動,讓血管動脈粥狀硬化斑塊不再繼續增厚。

王彥翔強調,這起個案幸好是患者家屬有警覺送醫,醫院跨科及時處理,不然,若以為老人日常頭暈也是常見的事,稍微輕忽可能就後果嚴重,甚至挽救不回性命。

【延伸閱讀】

快速PCR流感篩檢畫出親子保護圈 交叉感染不入家門

冬日醫療保健大公開! 醫師分享簡易用藥撇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5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真驚人!根據國健署調查發現,國中生有高達9成5每天都會喝含糖飲料,甚至有5成5每天會喝2杯;1杯700毫升的珍珠奶茶有高達550大卡熱量,每天都來1杯,怎可能不胖!根據國民健康署「101年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顯示,有高達九成五每天都喝一杯以上含糖飲料,其中並以每天喝二杯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立法院已三讀通過「緊急醫療救護法」,明訂公共場所應該設置自動心臟電擊器(AED),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止,全台已有AED5413台,密度已達每10萬人口,就有15.2台;急診科醫師則是呼籲,裝了AED之後,還應推動急救訓練,才能提升急救存活率。長庚醫院急診部郭展維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為讓升六年級與升國一的學生有機會提早接觸醫學,體驗生命、健康的重要,國泰醫院繼2007年起每年舉辦小學生醫學夏令營;該院今年並增加「現在少年維特的煩惱」、「只要青春不要痘」、「好奇的兩性關係」等,還有利用顯微鏡觀察塵蟎、玩人體拼骨遊戲。「我都不知道人體有這麼多塊骨頭,居然有...

閱讀詳情 »

許多人都有失眠的困擾,不少人是因為生理因素無法入眠,而其中也有些人是因為沒有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所以常常失眠,而在此我們所謂的"衛生"並不是指"睡前刷牙"這件事,而是你是否為睡覺這件事訂下規矩。比如說睡前先關上所有電燈以及聲音的來源就是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若是開著電視入眠,這個習慣可就不太好了。 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