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頸痠痛、手麻無力 竟是頸椎間盤突出

頭頸痠痛 手麻無力 竟是頸椎間盤突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低頭族」愈來愈多,脖子長時間姿勢不良,頸椎間盤突出有年輕化趨勢。初期可用藥物及復健治療,約有一成病人因嚴重壓迫神經需動手術。

頸椎間盤突出 可能壓迫周遭的神經或血管

40多歲的王小姐從事秘書工作多年,長時間使用電腦,出現肩頸痠痛、手麻無力的情形,原以為是肌肉緊繃疲勞,照了X光竟是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到頸部神經,還好發現得早,在藥物及復健治療下,逐漸改善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莊淵丞說明,人體頸椎共有7節,每節之間有一個軟骨稱為「頸椎間盤」,具有支撐與緩衝作用,讓關節得以前後左右靈活轉動。由於頸椎的前方是食道,兩側為頸部大血管,後方為頸椎神經,一旦頸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壓迫到周遭的神經或血管,產生相關症狀,又以神經壓迫較為常見。

如果壓迫到較高位置(第1、2條頸神經),會引發後頭部或後頸部疼痛,因此,有些病人會誤以為是頭痛問題;如果壓迫到中低位置的頸神經,則可能影響肩頸到手部的功能,出現痠麻疼痛的感覺。

退化性疾病 長期維持不良姿勢引起

頸椎間盤突出屬於退化性疾病,主要是因長期維持不良姿勢所引起,常與職業相關,例如從事文書處理、司機,容易不自覺地脖子前傾打電腦或開車,隨著年齡增長,發生機率愈高。然而,隨著滑手機的低頭族變多,愈來愈多年輕人有這方面困擾。此外,需要長時間戴很重的頭盔,像是軍人、美式足球員等;還有外力撞擊,如車禍、運動傷害等,也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

頸椎間盤突出初期建議以消炎止痛藥緩解不適,搭配復健並且多休息,通常可獲改善,僅約一成左右的病人因嚴重壓迫到神經,甚至造成交感神經問題,才需要手術。

莊淵丞指出,現在頸椎間盤手術已相當進步,採微創方式,傷口很小,少有併發症。通常會先清除突出的頸椎間盤,再置換人工支架。健保給付的傳統支架為固定式,術後頭頸轉動角度會變小,如果只更換一兩節,影響程度並不明顯。而新式的人工關節,可保留關節活動功能,屬自付項目,病人可依需求選擇。無論選擇哪一種,術後都應配戴護頸約1至3個月時間,後續追蹤確認人工支架或關節沒有移位,復原情況良好,方可移除護頸。

低頭族手機看太多 適度休息

莊淵丞提醒,過去頸椎間盤突出多半是職業傷害,現在低頭族增多,有年輕化趨勢。建議看手機時要擺在視線正前方,避免低頭使用,像搭捷運時人手一機低頭猛滑,即使只有10分鐘,長期下來對頸部的傷害也不小。平日需有適當休息與活動,抽空舒展一下頸肩肌肉,一旦有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

【延伸閱讀】

神經也發炎?手腳麻木無力… CIDP久病不治恐失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2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56歲的范姜媽媽,年輕時曾做過近視雷射,近年來有了老花,最近又因為出現白內障,戴上眼鏡也覺得視力吃緊。范姜媽媽表示,在沒有動飛秒老花白內障手術前,都需要戴眼鏡,但還是看什麼都有點模糊,加上眼鏡又分戴遠、戴近,真的造成生活上許多的不便。飛秒老花白內障手術 AI助陣更精準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現代人對體態要求,從以前紙片人的骨感美,至今更強調身材曲線的體態美,愈來愈多人崇尚運動,無非是希望將脂肪強化進而練出漂亮的肌肉和線條;整形外科醫師表示,抽脂觀念也隨時代進步,不再僅針對單一部位或區域進行抽脂,全面體態雕塑和強化身體線條美感,儼然成為美的最新趨勢與潮流。...

閱讀詳情 »

麵條究竟有多好吃 一定有人覺得這主題好笑,麵條就是麵條,能有多好吃呢? 好者好、惡者惡,對於喜歡吃麵條的人來說,就是好吃。《青箱雜記》說:「湯餅,溫麵也,凡以麵為食煮之,皆謂之湯餅。」煮著吃的麵食,宋人都叫「湯餅」。清代俞征燮《癸巳存稿.麵條子》載:「麵條子,曰切麵、曰拉麵、曰索麵、曰掛麵,亦曰麵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一名75歲的婦人在三年前因聲音沙啞就診,不料竟發現頸部左側長了一顆2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原來是因為腫瘤壓迫至神經與聲帶,才造成沙啞。負責收治個案的嘉義長庚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謝清川主任表示,手術是甲狀腺惡性腫瘤必要的治療方式,且患者已沙啞,建議術中搭配神經監測器來輔助定位,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