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頸癌又稱「最短命癌症」 常見5大警訊有症狀速就醫

頭頸癌又稱「最短命癌症」 常見5大警訊有症狀速就醫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三立電視台董事長、人稱「海董」的林崑海,於昨(14)日晚間10點28分早病逝於高雄榮總,享壽70歲,死因為頭頸癌。據傳確診2年來,他只接受藥物治療,並未開刀,醫師指出,頭頸癌為固體癌症,一般建議,手術切除腫瘤,配合藥物治療,才能有效延長存活期。


頭頸癌為多種癌症的統稱 傳統危險因子為抽菸、嚼檳榔


頭頸癌為多種癌症的統稱,一般包括:口腔癌、鼻咽癌、甲狀腺癌、喉癌、下咽癌、口咽癌、唾液腺癌和鼻竇及鼻腔癌,由於台灣嚼檳榔比率不低,以致頭頸癌盛行率位居全球前幾名。


臨床顯示,頭頸癌好發於中壯年男性,傳統危險因子為抽菸、嚼檳榔,近年來,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而罹癌患者明顯增加。由於發病年齡較年輕,平均餘命比起一般男性國人少了近18.3歲,因此,被喻為「最短命的癌症」。


早期頭頸癌症狀不明顯 除了口腔癌其餘頭頸癌常見5大警訊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早期頭頸癌症狀不明顯,不同部位的頭頸癌症狀也不盡相同,口腔癌症狀較為明顯,口腔潰瘍、疼痛,突起或白斑,其餘頭頸癌則無特異性,以致以致延誤就醫。綜合醫師意見,除了口腔癌,其餘頭頸癌的5大警訊,分述如下:


1.頸部出現不對稱性腫塊,飲食時常嗆到、吞嚥疼痛、吞嚥困難。
2.聲音沙啞。
3.單側鼻塞、反覆性流鼻血。
4.單側聽力不良、單耳積水、耳脹、耳悶。
5.無上呼吸道感染,卻持續性喉嚨痛、耳朵痛。


頭頸癌好發於青壯年男性 有這些症狀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


頭頸癌好發於40至60歲男性,不少為勞動階層,有著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習慣,除了症狀影響到工作、生活,才會積極就醫,以致確診時都已經到了晚期。


賴基銘提醒,青壯年男性如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就應尋求耳鼻喉科醫師找出原因。一旦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療就變得棘手。


更多NOW健康報導
▸全台鬧蛋荒! 營養師:蛋白質來源也不是「非蛋不可」
▸體重莫名下降、右上腹疼痛超過1個月 小心膽道癌上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戴香包外,划龍舟更是此時不可少的重要活動之一。醫師提醒,划龍舟屬於需要瞬間爆發力的一種運動競賽,因此,運動前後都得做好充分的暖身,才能減緩運動後肌肉痠痛的問題。(圖片來源/取自網路)台北榮總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馬筱笠醫師表示,划龍舟的動作主要是以上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您家孩子今天又吃外食了嗎?國內調查發現,6成學童每天至少有一餐是外食,甚至一星期有6天會吃垃圾食物。專家提醒,常吃高熱量、高糖的飲食容易肥胖,甚至增加日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風險。癌症關懷基金會去年12月,針對新北市39所國小3至6年級、共3494名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有量血壓的習慣嗎?根據國健署調查,國內20到39歲高血壓自知率僅26%,且有高達33%的18-39歲民眾過去「一年」內都沒有量過血壓。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養成定期量血壓及良好的生活習慣,謹記「722」口訣,便可降低高血壓的罹患率。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07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出現扁平疣,主要是因皮膚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第3、第10型所導致,屬於臨床上常見的皮膚病毒感染;開業皮膚科診所院長林政賢指出,多數扁平疣常會與脂漏性角化症搞混,主要是因外端都是呈現扁平顆粒狀,但其實脂漏性角化症的大小一致,且外觀多呈棕黑色,且較為分散。而扁平疣通常會出現膚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