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改善經前症候群 中醫師:把握四妙招

改善經前症候群 中醫師:把握四妙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女性在月經前一周,常會感到情緒,甚至是生理的不適,其實主要是因體內荷爾蒙急速變化所導致。樂生療養院中醫科醫師孫彩霞指出,這又稱為經前症候群,常見症狀包括暴食、四肢水腫、體重增加、乳房脹痛、肌肉或關節疼痛,以及焦躁、沮喪、憂鬱等情緒障礙,也可能有失眠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嚴重時甚至影響生活品質。

女性肝鬱氣滯 容易出現經前小情緒

但到底該如何舒緩經前症候群呢?以傳統中醫而言,認為與肝功能有關。孫彩霞中醫師解釋,月經來潮前,身體內的陰血由衝任二脈輸佈到子宮,當血海充盈時,下全身的陰血不足,這時就會使肝、脾、心等臟腑功能失調,若屬於「肝鬱氣滯」者,就容易出現經前小情緒、胸部、腹部脹痛等症狀,若為「肝血虧虛」者,則除了月經量減少外,也可能會有睡眠障礙、頭痛等情況發生。

莓果花茶調理 有助改善經前症候群

孫彩霞中醫師說明,除了可透過中醫調理,平時也可藉由莓果花茶調理、經前泡腳、規律運動以及飲食上著手,像是每兩、三天可泡一杯溫熱莓果或玫瑰花茶,透過含有濃縮單寧酸的莓果,能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再藉由玫瑰花達到疏肝理氣效果;其次,若經前泡腳,則可利用少許艾葉及老薑以及再加入白朮、當歸、川芎、熟地、杜仲、黃耆等中藥材加水蒸30分鐘,將渣濾掉泡腳,有助於舒緩經前症候群。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經前症候群

此外,平時也應養成運動習慣,且最好達到每週三至五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的頻率,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情緒。孫彩霞中醫師強調,至於在飲食上,則應多吃蔬果或穀類,減少攝取刺激性飲料,透過平時習慣改變,幫助自己遠離經前症候群找上門。

【延伸閱讀】

過半糖尿病患者未察覺腎臟已病變 應及早介入管理預防洗腎

飲食、作息、情緒莫名不對勁? 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0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年節將至,多數家庭忙著準備年節賀禮拜訪親友,但若家中成員有失智長者,突然頻繁的人際互動與飲食調整,可能造成其身心上的不適。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醫師暨失能服務中心主任李嘉富提醒,除應多注意家中長者是否具潛在失智風險,要及時就醫外;針對家中失智長者,也須多注意年節飲食與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珍妮/台北報導】近年來,許多愛美民眾都將「醫美」修修臉,視為年前定期保養的項目之一。希望藉此能為自己增添顏值、提升運勢;其中以恢復期短、不用動刀的微整療程最為熱門。美上美診所醫師蔡宗賢表示,近期「複合式微整療程」成為了醫美微整新趨勢,一次療程能同時達到多重目的,既省時又少受苦,相當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周四馬上就是除夕夜,每家餐桌一定都準備了精彩年菜,香腸臘肉、滷燒蹄膀、紅燒獅子頭、鮮蝦螃蟹等,大多數年菜都有共同點,動物油脂飽和脂肪量高,容易在體內形成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發炎機會,引發血管硬化危險,可能有人想說多吃青菜可以「抵銷」,但是事實上不容易有這種效果。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