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6日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一點動靜,淺眠的人就要醒來成為失眠的人。沒人想因為睡得不好影響到生理或心理健康。事實上你的「淺眠體質」很有可能是「高敏感體質」──不必寂寞,很多人都屬於這種體質──既然敏感,就要主動減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刺激。以下 4 個小提示協助你脫離淺眠,天天深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三立電視台董事長、人稱「海董」的林崑海,於昨(14)日晚間10點28分早病逝於高雄榮總,享壽70歲,死因為頭頸癌。據傳確診2年來,他只接受藥物治療,並未開刀,醫師指出,頭頸癌為固體癌症,一般建議,手術切除腫瘤,配合藥物治療,才能有效延長存活期。 頭頸癌為多種癌症的統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一名27歲男子,日前接種BNT疫苗約2-3週後引發「血管炎」,經檢驗後確定為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發病時下肢佈滿紅色出血點,甚至導致皮膚潰瘍,為此還住院半個月,簡直苦不堪言。住院期間,主治醫師施打最高劑量的類固醇,出院後持續服用類固醇藥物,目前血管炎的症狀已趨緩,然而類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40歲的小茜(化名)從去年開始發現每月經血量變多,加上出現頻尿、裏急後重問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也因小腹變大,褲子尺碼整整大了兩吋,讓她喪失自信。在朋友建議下小茜前往婦產科求診,經檢查發現子宮長了一顆宛如壘球大小,約15公分的子宮肌瘤;由於小茜害怕動刀,在與醫師討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天氣忽冷忽熱,除了心血管疾病外,顏面神經麻痺也常常趁這個時間偷偷找上門,特別是過年後大家往往大吃大喝、日夜顛倒追劇,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毒侵犯。往往一覺起來後,忽然發現面部肌肉僵硬不受控制,眼睛閉不緊,口水容易嘴邊流出,半邊臉部僵硬無法動作,才發現居然得到顏面神經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大醫院致力發展尖端醫療技術,「氣管移植」被視為是移植醫學領域的最後一項重大挑戰,臺大外科部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宣布,完成亞洲首例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手術。主動脈組織工程氣管移植 亞洲首例成功案例胸腔外科陳晉興教授領導的氣管移植團隊,近年來已順利完成25例小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年31歲的尤小姐,懷第一胎時就罹患妊娠高血壓,自12~13週開始平均收縮壓都在160毫米汞柱以上,16~20週時更出現明顯的下肢水腫,稍微行動就會喘不過氣,而且隨著懷孕週數增長,症狀也越嚴重。經醫師仔細評估後,建議在37週時剖腹生產。只是尤小姐妊娠高血壓依舊無法有效控...

閱讀詳情 »

運動治療在各種疾病上,運動能獲得一般的生理、心理和功能上的益處。如:股四頭肌強度的提高,可以同時減輕膝關節疼痛,有助於預防和減少關節疾病。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發生在下肢動脈的阻塞進而減少腿部的血液循環,導致下肢功能顯著下降與疼痛,甚至最終造成截肢。運動處方則在考慮疾病的風險因子下,建議進行有氧運動。 ...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輕忽糖尿病,他居然要切除睪丸!62歲的王先生,一個月前因為下體疼痛就醫,但接受短暫治療後就沒有再回診,最近發現不止疼痛,還出現腫塊,再度向醫師求救,一問診才知道,原來他多年前就診斷出糖尿病,但未接受治療, 血糖持續過高,免疫力低下,才讓副睪發炎後便併發副睪膿瘍,睪丸也...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