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下體疼痛竟得「切睪丸」! 全因他放任血糖狂飆害睪丸化膿、萎縮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輕忽糖尿病,他居然要切除睪丸!62歲的王先生,一個月前因為下體疼痛就醫,但接受短暫治療後就沒有再回診,最近發現不止疼痛,還出現腫塊,再度向醫師求救,一問診才知道,原來他多年前就診斷出糖尿病,但未接受治療, 血糖持續過高,免疫力低下,才讓副睪發炎後便併發副睪膿瘍,睪丸也出現萎縮,只好安排睪丸切除手術。

收治病人的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王先生就醫院時,檢查發現右側睪丸腫大,觸診時有壓痛,質地偏硬,不但驗尿顯示尿糖+++,發炎指數高,一測血糖,糖化血色素更高達14.3%、血糖值375mg/dl完全爆表。

周固強調,放任糖尿病不管,正是最大禍首,原來,副睪炎常是因大腸桿菌、淋菌、披衣菌等進入副睪引起,好發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但不同於年輕人多因性病引發,年長者也可能發生,且一旦副睪炎發生在有慢性病、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較差的老年人,容易併發副睪膿瘍。

副睪炎在急性期常會有腫塊、發高燒、局部紅腫、排尿不適、嚴重壓痛等症狀,未儘早治療或是未遵照醫囑服用抗生素而長期發炎,有轉為慢性副睪炎的可能。

周固說,副睪膿瘍是一種不常見的副睪炎併發症,常發生在嚴重副睪炎或是長期未接受治療者,症狀與睪丸腫瘤相似,且早期疼痛不明顯,常只有隱隱作痛,臨床常有患者忽略,及時檢查與治療是很重要的。

治療方面,周固指出,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副睪炎遵從醫囑治療大多會痊癒,除藥物治療外,可配合間歇冰敷緩解腫痛不適,冰敷15分鐘後休息30分鐘;多休息少走動,減少陰囊下墜的不適感。不過,若膿瘍已形成,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須以外科手術引流治療膿瘍,甚至切除睪丸。

周固強調,一旦發現睪丸腫塊、睪丸腫大、兩側大小不對稱、疼痛或異常的感覺等,應儘早就醫診斷,早期治療。有慢性病者,也應定期追蹤治療,以提升個人免疫力,降低併發症發生的可能。

照片來源:書田診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不尋常!吃「家鄉味」惹禍? 北中南6縣市齊爆18泰國移工A肝群聚

【有影】不怕選市長被算帳 陳時中:選舉本就是有恩報恩、有仇報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國內近來積極拚疫苗覆蓋率,然而台北市、新北市都陸續喊出疫苗不夠打。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昨日晚間更在臉書發文直指疫苗造成了年輕人與長者間的心結與時俱增。對此,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今(15)日回應,希望大家稍微忍耐,並承諾會盡快往年輕族群施打。蔡炳坤昨晚間在臉書直喊「請給我疫苗,其餘免談!」,他說,國內疫苗不...

閱讀詳情 »

北市聯合陽明醫院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今指,有外籍人士不相信自己確診、質疑採檢的正確性,竟多次被安排搭防疫計程車到醫院急診再採檢,且該個案後來還確定感染Delta變異株,讓他怒轟使第一線醫護陷於風險中。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對此說明,這訊息是不對的,該個案並非染Delta,是因為解隔離後時陰時陽,才會...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王聿瀠 / 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第六批採購Moderna疫苗24.96萬劑,已於臺北時間8月15日凌晨自盧森堡啟運,預定今日下午3...

閱讀詳情 »

14日是七夕情人節,對於這天產生「人與人連結」,會不會是本土COVID-19疫情逐漸趨緩後,下一個防疫破口?毒物專家、中原大學教授招名威今表示,若是有特殊交友圈或有付費交友習慣的人,沒有辦法確認對方的健康狀況,或掌握每一個人私生活的情形下,「隱形傳播鏈確實可能從中擴散」。他建議,「連結之前不妨來個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