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頸癌高齡癌症病人治療困難? 醫師告訴你重點在這!

頭頸癌高齡癌症病人治療困難? 醫師告訴你重點在這!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3歲老先生,過去曾有菸酒檳榔史,最近發現口腔內一直有持續性破洞,即使自行至藥局買藥膏塗也未見效,於是至奇美醫學中心就診,經由口腔外科醫師檢查並切片後證實為口腔癌第二期,並建議接受開刀治療,但家屬經討論後,深怕老人家體力不好,因此婉拒開刀,於是轉介到放射腫瘤部諮詢是否能接受放射線治療,希望藉非開刀治療,減少日後受苦機會,但這樣的選擇是正確的嗎?

頭頸癌居十大癌症第6 9成與使用菸酒檳有關

頭頸癌為台灣十大癌症之一,依國內最新2016年度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頭頸癌仍位居十大癌症第六名,發生個案數占全部癌症發生個案數的6.72%,惡性腫瘤死亡人數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6.14%。頭頸癌有不同的原發部位,包括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90%以上屬於鱗狀上皮癌,與菸、酒、檳榔等致癌物質使用有密切的關係。

人工智慧分析 高齡非影響存活的關鍵

即便頭頸癌發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但隨著人口老化,也有越來越多高齡病人面臨治療癌症的選擇困難,面對疾病若採取消極治療導致疾病復發,反而造成病人與家屬後續照顧困難,積極治療又怕年紀大不堪負荷治療造成副作用;而近年來較為人所討論的人工智慧,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目前也常應用於醫療照護上。

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部主治醫師楊清傑與高雄榮總耳鼻喉頭頸外科部主治醫師李清池藉由人工智慧分析頭頸癌病人年齡影響的共同研究已發表國際期刊(Clinical Otolaryngology. 2019;1–10),透過美國癌症登記資料庫,分析2007至2013年間共28,693位頭頸癌病人資料,在傳統分析下,頭頸癌不論部位,均隨著年齡增長,存活率越差,但透過大數據並利用機器學習之決策樹分析下,綜合病人各項臨床、治療資訊分析得出,高齡並非影響病人存活的嚴重關鍵,重要的是病人本身癌症期別與其應當接受之癌症治療。

藥物進步副作用少 別因年紀放棄治療

對此,楊清傑主治醫師表示,高齡癌症病人面對治療都會產生迷惘,但隨著治療技術與藥物進步,很多治療副作用相較過去都已減少,因此,建議病人應在診斷後至癌症治療門診就醫,並與醫師討論正確的治療方式與相關副作用,千萬不要認為年紀大,放棄治療或找個輕鬆治療就可以,最後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延伸閱讀】

「控糖三二一」 糖尿病防疫超前部署,避免感染引發重症風險

高度近視易有4大併發症 王孟祺醫師一一解析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9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腰椎骨刺是常見老年退化疾病,如果連膝關節都長了骨刺,這可會痛不欲生,連上廁所、坐馬桶,都必須步步為營,60歲陳女士需先以雙手撐牆、身體緩慢往下移動,才能好好如廁,每上一次廁所,都滿分大汗。 據統計國人58歲以上 每5人中就有1人關節退化 膝關節軟骨損傷屬於退化性疾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今天(4日)舉辦「紀念王創辦人永慶先生長庚學術論壇」,林口長庚分子感染症研究中心主任陳志榮醫師在會中表示,自今年9月開始,進行AZ與高端混打研究,目前已有初步結果。 混打AZ與高端 到第28天抗體優於2劑AZ約2.1倍 研究共招募100位已施打1劑AZ疫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加速遠距醫療發展,邁入後疫情時代,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導入智能科技,強化偏鄉醫療照護水準,舉辦「智慧社區 醫療零距離」偏鄉義診暨遠距醫療啟動,醫療團隊透過先進遠距醫療設備,進行視訊會診,讓偏鄉民眾就近就醫,提升偏鄉就醫便利性及醫療品質。透過智能科技推動&nb...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目前有多國開始施打第3劑,有不少研究得出施打AZ這款非複製型腺病毒載體之疫苗,再施打莫德納或BNT等mRNA疫苗後,抗體濃度會比兩劑都打AZ還高。近期在《刺胳針》(Lancet)上有1項以7款肺炎疫苗當第3劑加強針的研究,包含大家耳熟能詳的莫德納、AZ、BNT。最後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