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頸部出現腫塊是癌? 5特徵要注意

頸部出現腫塊是癌? 5特徵要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56歲的何先生抽菸喝酒數十年了,因左側頸部有腫塊而到醫院就診。經醫師問診發現,病人左側頸部上段有一個約兩公分的無壓痛腫塊,且隨時間變大,同時咽喉處有些許異物感。然而經局部檢查與鼻咽內視鏡檢查,都沒有發現明顯黏膜表面的腫塊,進一步安排頭頸部超音波配合細針抽吸檢查後,才發現頸部的腫塊原來是癌症轉移的淋巴結。醫師即時安排了診斷性的扁桃腺切除手術,在左側扁桃腺內發現一個小於一公分的惡性腫瘤。所幸及早發現,何先生在接受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後,已無殘存癌細胞,目前定期在醫院追蹤中。

頸部腫塊成因多 40歲以上且體積增長需注意

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世璽指出,頸部腫塊的原因包羅萬象,可簡單分為:「先天性腫塊」、「發炎性腫塊」、「良性或惡性腫瘤」。臨床上會根據患者年齡、腫塊有無變大、腫塊位置、大小、質地軟硬、是否紅腫熱痛、是否可以移動、有無伴隨其他症狀等,配合其他局部理學檢查來綜合判斷。一般而言年齡大於40歲,腫塊體積較大且在數週到數月間持續增長、質地硬、無壓痛、不可移動,都是較有可能為惡性腫塊的特徵。

陳世璽醫師表示,過去沒有頭頸超音波的輔助,遇到頸部腫塊只能用手來觸診,比較小或比較深的腫塊檢查不易。若是直接安排電腦斷層,一旦懷疑是惡性的腫塊,也只能直接做切片手術,但以何先生的案例來說,若是當初頸部做了切片手術,有可能會讓放射線治療的效果打了折扣,影響預後。

超音波檢測頸部腫瘤 不具輻射又快速

近年來,頭頸部超音波在耳鼻喉科有長足的發展,最常應用的範圍之一就是協助評估頸部腫塊。超音波不具輻射,檢查快速方便,對軟組織的影像解析甚至比電腦斷層要好。頭頸部的區域中除了顏面骨、喉部軟骨與氣管會阻擋超音波之外,大部分需要觀察的部位皆可利用超音波加以檢查。

超音波影像可以協助醫師更進一步的判斷腫塊的良惡性。以頸部淋巴結為例,體積較大、形狀較圓、邊緣不規則、淋巴結內有局部壞死、淋巴結內的血流分布異常等,都是惡性腫瘤的指標。而當有懷疑時,就可以使用超音波導引的細針穿刺,針對腫瘤抽取部分細胞來做病理檢驗。

陳世璽醫師強調,頸部腫塊的成因相當多元,需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並配合頭頸部超音波,必要時輔以細針穿刺抽吸檢查,才可以讓患者得到更加精準的診斷,進而給予正確的治療。臺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季照芸表示,臺中醫院設備齊全,提供頸部超音波相關檢查,有需求的民眾也可以到門診諮詢。


【延伸閱讀】

晚期頭頸癌陷經濟、存活困境免疫助力醫盼給付放寬

HPV致六癌一病 非女性專屬,夫妻罹同型HPV頭頸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52歲的鄭小姐,身高161公分,體重68公斤,BMI值26.2,屬於體重過重,更因體重沒有控制,罹患糖尿病,需規律服藥控制血糖,鄭小姐因此嘗試過許多減重方法,曾自行選購市面常見的減重膠囊,雖然暫時抑制食慾,體重下降很快,但後續出現心悸與手抖的症狀,再加上精神不濟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停藥,結果體重不但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26歲陳先生日前起床照鏡子時,發現臉歪嘴斜、耳朵疼痛,甚至一度會聽不見,擔心自己腦中風,趕忙到亞大醫院急診,經醫師研判並非單純顏面神經失調,透過詳細理學及神經學檢查,發現耳朵旁有多顆水泡,確診為帶狀疱疹引發「侖謝亨特氏症候群」,經藥物治療後,患者笑說:「五官終於回到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來資深藝人巴戈因胰臟癌離世,事實上,胰臟癌又有「癌中之王」之稱,主要因初期沒有典型及明顯症狀,且佔8成以上的胰臟癌患者都因發現時已晚而無法動手術。樂生療養院施玲娜院長指出,胰臟癌存活率低,即使手術恢復狀況也是所有癌症中最差的,因此若出現黃疸、腹痛、背痛、食慾不佳、體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守護東部婦女的健康,台灣彩券、中國信託基金會與應柴秀珍女士紀念基金會共同捐贈一輛子宮頸抹片檢查車給門諾醫院。門諾會醫療財團法人總執行長張文信表示,在這寒冷的天氣中,感謝善心人士的愛心,不僅為醫院注入一股暖流,對於偏鄉地區婦女抹片的服務以及醫療保健可近性的提升將有很大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