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顛覆嚴父形象 研究:照顧孩子「爸爸比媽媽有更多幸福感」

▲照顧孩子時,父親比母親感到更快樂?(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父親節快到了,爸爸的快樂來自哪裡?國際最新研究結果,或許大大顛覆了過去傳統的嚴父形象,因為美國一份研究就指出,相較於母親,照顧孩子時,父親擁有更多的幸福感。但專家也點破,這恐與父親照顧孩子的時間較短,要求成分較低有關。

這一篇2019年2月刊登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學報》的研究,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學者所進行,將3項獨立研究,共計超過1萬8千人的資料,進行快樂、幸福感、憂鬱症狀、心理滿足感和壓力的分析,以探討父親或母親是否從父母的角色中獲得更大的快樂。

研究結果發現,「父親」角色與較多的幸福感有關,與同年齡無孩子的男性相較,「父親」呈現較少的憂鬱症狀,且較滿意自己的生活及與他人的連結。然而女性方面,與無孩子的女性相較,「母親」產生更多的憂鬱症狀。

除此,研究同時顯示,不同性別的快樂感受與照顧孩子有關聯,男性在照顧子女時更快樂,女性則沒有,且男性在與孩子平日的互動所呈現的幸福感高於女性。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認為,無論在「教」或「養」上,像是孩子的飲食、生活作息、學校作業等,大部分女性承擔的幾乎都是「必須」或「不得不」要做的事項,而帶孩子出遊、做運動、逛大賣場,這時父親的角色才會出現,如同研究顯示,男性照顧的時間較短,「要求」成分較低,自然會提升幸福感,而女性則常常因為時間不夠用,產生壓力及負面情緒。

女性、特別是職業婦女,葉雅馨建議,可和先生討論商量,在「輪流」、「分享」、「分擔」的照顧過程,另一伴也更能體會教養孩子的樂趣及辛苦,同時在工作和教養孩子之餘,留有自己的時間,即便是一星期的某天晚上,或是每天一個小時,從事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聽歌、追劇、玩遊戲,媽媽自己轉換情緒後可增添照顧孩子的品質及幸福感。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這項研究結果對少子女化的台灣特別有意義,雖然父親參與照顧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但和孩子的相處,普遍上,父親多以從事遊戲和休閒活動為主,照顧上仍以母親承擔較多的工作和責任,因而生養小孩對於男性可增加幸福感,女性則感覺到較少的快樂和較多的罪惡感。

林家興強調,家長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可營造遊戲和休閒的氣氛,增加正向感受與親子的連結,當父母和子女玩樂及互動變多,作為父母的快樂和幸福感自然也會提升。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冬天是輪狀病毒的好發季節,五歲以前的小朋友,要特別注意輪狀病毒的預防,今天Mary就要教大家如何預防輪狀病毒~  1個半月至8個月大的寶寶,可以接種疫苗,每次間隔2個月,接種2或3劑(疫苗有兩種),8個月前接種完成即可。 滿8個月後較不適合接種疫苗,因為副作用較大,寶寶多以勤洗手來預防。 寶寶吃母奶...

閱讀詳情 »

冬天是橘子的產季,飯後來一顆酸酸甜甜的橘子,不只解膩也給身體更豐富的營養喔,今天Mary就要來介紹橘子的營養素~  肉中富含β-胡蘿蔔素、橘紅素、礦物質、多酚類、胺基酸、果膠,有機酸等。 果皮中則含有檸檬烯、保護呼吸道、祛痰止咳,也可以增加抵抗力。 橘子還含有維他命A、B、C、D,可對抗炎症和病毒、...

閱讀詳情 »

呼吸中止症不僅會睡不好、精神差,對身體還有許多不良的影響,今天Mary就要跟大家介紹呼吸中止症的影響~  打鼾不等於睡的好,通常打鼾是一種警訊,表示呼吸道變狹窄或有阻塞。 當呼吸道在短時間出現部分或完全性阻塞,導致呼吸暫停時,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起床時容易頭痛,白天精神不佳、注意力與記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