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揪出早期阿茲海默症

【報新聞/曾沛騰/新竹縣報導】有一名約60歲的病患,發現最近「答應要處理的事情,馬上就會忘記。」,再加上母親罹患阿茲海默症,擔心自己也會步上母親後塵,因此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周伯翰求診,經醫師評估後,由於該病患有家族史屬於高風險族群,因此安排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amyloid PET),經過檢查判讀,一切正常,評估患者的記憶力變差是因為最近壓力太大睡眠不足導致,經適當治療改善睡眠後記憶力改善,患者也鬆了一口氣。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揪出早期阿茲海默症
左二為核醫科主任張宇捷

周伯翰指出,根據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統計資料,失智人口成長快速,民國108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已逾29萬人,近30萬家庭中即有1位失智者。因此失智症的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刻不容緩。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揪出早期阿茲海默症
陰性陽性對比圖

另外一位70歲的女性病患被家人帶來就醫,家人表示病患一年來記憶力衰退,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睿正,安排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經過核醫科主任張宇捷判讀,加上陳睿正臨床經驗,確診為阿茲海默症。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揪出早期阿茲海默症
周伯翰醫師

陳睿正指出,造影結果如果是陰性,代表腦中沒有看到明顯的類澱粉斑塊堆積,應該不是阿茲海默症,醫師可能會考慮其他病因如血管性失智症,路易士體失智症或其他內分泌問題等造成之原因來治療。如果造影結果是陽性,表示腦中類澱粉斑塊堆積,這些斑塊通常會出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臨床醫師必須依照病史,臨床分數與影像學結果綜合判斷,作為醫師的專業診斷參考,但仍需注意,並非有類澱粉蛋白沈積就一定是阿茲海默氏症。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揪出早期阿茲海默症
陳睿正醫師

張宇捷表示,β-類澱粉蛋白斑塊為阿茲海默症最早能夠經由腦影像偵測到的病理特徵,甚至在患者出現記憶力退化時即可發現它的存在,病患腦中會出現此斑塊堆積,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能「看見」腦中斑塊的分布情形,協助醫師診斷更精確偵測到病患腦部否有早期阿茲海默氏症的病理變化,進而及早確診和治療。

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揪出早期阿茲海默症
張宇捷主任

陳睿正表示,阿茲海默症有十大早期警訊,1記憶力減退到影響生活,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5理解視覺影響和空間的關係有困難,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8判斷力變查獲減弱,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如果有以上症狀,可以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揪出是不是阿茲海默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相關推薦

《瘟疫與人》 傳染病與人類文明交融史  經典中的經典 世界史奠基巨擘─麥克尼爾 史詩級代表作 瘟疫,是人類最深的恐懼, 病菌,是塑造人類歷史的推手, 槍砲、鋼鐵也擋不住這股力量!   人類實踐了太空旅行 卻擺脫不了傳染病的威脅全球化消弭了疾病散播的界線   社...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短短三天,台灣因為旅遊染疫確診的人數爆增達24例,台灣國門開始收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宣布,一口氣提升亞洲、東歐共20國及美國3州旅遊疫情升至第三級警告,要求國人非必要勿前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再次強調...

閱讀詳情 »

▲(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南部某國立大學今(17)日因為有病例緊急發出簡訊通知超過500名學生,即日起勿到校上課,改採線上教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證實,該校病例正是今日新增確診10人當中的第75例,從德國旅遊回來之後有主動跟學校連繫報告旅遊史,並自主管理14天,期間...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連續3天因為「出國旅遊」導致確診個案爆增,前天6例、昨天8例,今(17)日甚至衝破二位數,單日新增10例,一再創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指揮中心已經回頭去追3月3日至14日自歐洲入境並有症狀者,一律召回,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