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這些關節變化快就醫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這些關節變化快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越早治療越好!中醫師楊斯宇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全身關節都可能受到影響,提醒民眾可用於平時自我檢視,當出現晨起關節僵硬超過1小時、三處以上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等相關徵兆時,請及早就醫檢查,越早開始治療越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 非關節感染引起的發炎

楊斯宇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通常會發作在任何年紀,其中又以中年女性發生的機率最高。此種疾病並非關節感染引起的發炎,它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將關節滑膜視為外來物,進而產生抗體攻擊,造成關節滑膜炎,其所產生的抗體除了會攻擊關節之外,也會侵犯其他器官:

1. 眼睛:乾眼症、鞏膜炎等。

2. 血管:全身動脈炎血管炎、週邊神經病變等。

3. 肺臟:動脈炎併肺動脈高壓、細支氣管炎、肺部結節、肺纖維化、肋膜炎,肺炎等。

4. 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發炎等。

出現七項徵兆時 提高警覺速就醫檢查

根據美國風濕醫學會1987年制定的診斷標準,若符合下列四個或以上症狀便可以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1. 晨起關節僵硬,而且僵硬不適的感覺超過1小時以上。

2. 全身3個或以上關節發炎(紅腫熱痛),且持續6週以上。

3. 手指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

4. 對稱性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

5. 關節部位摸到皮下結節(類風濕結節)。

6. 抽血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反應。

7. 關節的X光檢查發現有骨頭邊緣的侵蝕。

楊斯宇說,雖然目前醫學界有新的診斷標準,如有以上徵兆仍可用於平時自我檢視,當出現上述關節症狀,請及早就醫檢查。

病程會持續變化  越早治療越好

楊斯宇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越早開始治療越好,美國風濕醫學會建議,應在症狀出現的三個月內轉介給風濕科醫師進行診斷,並以抗風濕藥物開始治療。否則免疫抗體侵犯身體其他部位,或是造成關節變形,才開始治療就太晚了。

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無法完全治癒,及早治療,生活品質越好,需要長期服藥,但病情穩定仍有減藥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一些誘發因子,如:感染、紫外線、溫濕度、荷爾蒙變化、壓力、菸酒等,因此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悅、定期回診、規律服藥、學習與疾病共存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高5倍」 高風險群早篩丶早診丶早治癒後好

齊「心」抗疫超重要! 專家提出身心因應策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2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防疫3級警戒期間,許多人在家上班,缺乏運動,不知不覺就變胖了,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最近可以多吃竹筍,因為竹筍屬於低熱量、粗纖維的蔬菜,適合用來控制體重。 有網友貼文表示,便秘時可以多吃竹筍,食藥署表示,便秘成因眾多,包括,水喝太少、腸胃蠕動慢、缺乏運動、心理壓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不少民眾為解決粉刺、痘痘、毛孔粗大或膚色暗沈的問題,常自行購買果酸類產品使用。然而,這類產品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若未充分掌握資訊,很容易因不當使用造成過度刺激,產生發炎反應,建議使用時應循序漸進並多加觀察膚況,如有任何不適,即應立即停用。確認改善重點 循序漸進使用在果酸使...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本土病例129例,當中新北市54例與台北市35例最多,死亡個案新增6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高雄市與恩主公醫院爭議,將來中央會有聯繫平台結束亂象。有關市場專案執行,台北市與新北市都有開會,將會開啟系統性篩檢。 ▸死亡病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新店報導】國內爆發多起透析中心群聚感染,原本身體狀況就不好的洗腎病友染疫後,重症風險更高,新店耕莘醫院內科部主任裴馰提醒,糖尿病、高血壓、中風、洗腎等病友均屬於染疫高風險族群,務必儘速接種疫苗,不過,腎臟疾病患者打完疫苗後,不可一口氣喝太多水。 自大規模開打AZ疫苗後,全台累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