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這些關節變化快就醫檢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症狀? 這些關節變化快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類風濕性關節炎越早治療越好!中醫師楊斯宇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全身關節都可能受到影響,提醒民眾可用於平時自我檢視,當出現晨起關節僵硬超過1小時、三處以上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等相關徵兆時,請及早就醫檢查,越早開始治療越好。

類風濕性關節炎 非關節感染引起的發炎

楊斯宇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通常會發作在任何年紀,其中又以中年女性發生的機率最高。此種疾病並非關節感染引起的發炎,它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將關節滑膜視為外來物,進而產生抗體攻擊,造成關節滑膜炎,其所產生的抗體除了會攻擊關節之外,也會侵犯其他器官:

1. 眼睛:乾眼症、鞏膜炎等。

2. 血管:全身動脈炎血管炎、週邊神經病變等。

3. 肺臟:動脈炎併肺動脈高壓、細支氣管炎、肺部結節、肺纖維化、肋膜炎,肺炎等。

4. 心臟:心包膜炎、心肌炎、心內膜發炎等。

出現七項徵兆時 提高警覺速就醫檢查

根據美國風濕醫學會1987年制定的診斷標準,若符合下列四個或以上症狀便可以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1. 晨起關節僵硬,而且僵硬不適的感覺超過1小時以上。

2. 全身3個或以上關節發炎(紅腫熱痛),且持續6週以上。

3. 手指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

4. 對稱性關節發炎,且持續6週以上。

5. 關節部位摸到皮下結節(類風濕結節)。

6. 抽血類風濕因子呈陽性反應。

7. 關節的X光檢查發現有骨頭邊緣的侵蝕。

楊斯宇說,雖然目前醫學界有新的診斷標準,如有以上徵兆仍可用於平時自我檢視,當出現上述關節症狀,請及早就醫檢查。

病程會持續變化  越早治療越好

楊斯宇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進行性的疾病,越早開始治療越好,美國風濕醫學會建議,應在症狀出現的三個月內轉介給風濕科醫師進行診斷,並以抗風濕藥物開始治療。否則免疫抗體侵犯身體其他部位,或是造成關節變形,才開始治療就太晚了。

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目前無法完全治癒,及早治療,生活品質越好,需要長期服藥,但病情穩定仍有減藥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一些誘發因子,如:感染、紫外線、溫濕度、荷爾蒙變化、壓力、菸酒等,因此生活作息正常、保持心情愉悅、定期回診、規律服藥、學習與疾病共存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

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高5倍」 高風險群早篩丶早診丶早治癒後好

齊「心」抗疫超重要! 專家提出身心因應策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26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你是否了解「臨床心理師」這個職業?臨床心理師黃天豪指出, 臨床心理師平常最主要的工作內容,大致分為二大類,一類稱為「衡鑑」,另一類則是「心理治療」。多數人在醫療體系服務之外,臨床心理師也在監獄、矯正所等地工作,甚至有越來越多人進入社區,前往企業、災難相關之心理...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全球受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台灣仍有效且快速地因應及控制,使疫情對民眾生活的影響降至最低。 為了記錄本次台灣防疫經驗,衛生福利部特別整合中央及地方政府各項防疫政策的決策過程,並將「台灣模式(Taiwan Model)」以時間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癌症末期的患者,在接受化療時,不僅得面對身心理的壓力,也得忍受治療後產生副作用造成的不適,其實背後原因,就是免疫力降低所導致。根據《氫氣免疫療法讓癌症消失了! ?》一書中指出,想要確實引導出免疫力,可透過氫氣治療的方式,不僅可望能讓末期癌症消失,更能因氫氣促使活化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的症狀在嬰兒階段普遍不明顯,必須藉由「新生兒篩檢」早期發現。如果接獲篩檢疑似為陽性之通知,也要儘早讓寶寶接受進一步確認檢查,才能即早治療,不傷害寶寶的健康。 國民健康署提供21項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新生兒篩檢)之檢驗費用減免,只要新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