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起伏!增129例本土 高雄與恩主公爭議指揮中心回

疫情起伏!增129例本土 高雄與恩主公爭議指揮中心回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本土病例129例,當中新北市54例與台北市35例最多,死亡個案新增6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高雄市與恩主公醫院爭議,將來中央會有聯繫平台結束亂象。有關市場專案執行,台北市與新北市都有開會,將會開啟系統性篩檢。

▸死亡病患詳細資訊:最新!台灣新冠肺炎 死亡案例事件簿


疫情起伏!增129例本土 高雄與恩主公爭議指揮中心回

▲6月24日本土新增個案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高雄市與恩主公醫院疫調紛爭 陳時中:醫院應掌握接觸狀況


另一方面,高雄市長陳其邁因案14395砲轟新北市恩主公醫院,該院則回應案14395雖曾住院,但在不同病室不屬密切接觸者,並且案14395距離出院已23天,感染源較難掌握;陳時中針對爭議強調,要提醒醫院注意,當院內有確診個案時,必須追蹤前3天接觸狀況,匡列密切接觸者才會比較完整。


陳時中說明,發病確診前3天會有幾類接觸者,同病室病人、工作人員、沒有適當防護10到15分鐘以上,都會列為密切接觸者須居家隔離;同病房不同病室患者,或接觸時間不夠長,會列為高風險人員,須自主健康管理。當居家隔離對象確診,會加強防疫等級,自主健康管理者要轉列居家隔離。


疫情起伏!增129例本土 高雄與恩主公爭議指揮中心回

▲醫院發生新冠感染事件處置建議。(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新增6例死亡個案 60歲以上重症率35.8%


有關今日新冠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6例死亡個案病程都稍微比較長,最短13天、最長35天,案1995是名50多歲男性,具有高血壓病史,5月15日發病,出現發燒、腹瀉、喉嚨痛、5月17日確診先入住集中檢疫所,病情發生變化轉送醫院,因肺炎症狀嚴重6月21日死亡。


羅一鈞持續說明,案2110是90多歲男性,因一般肺炎住院,5月14日曾有病例接觸史,當天PCR採檢陰性,當日有咳嗽與流鼻水症狀,15日再次檢驗PCR陽性,個案有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失智症病史,確診新冠肺炎後,經歷約1個月治療,仍不幸發生呼吸衰竭死亡;推估死亡人數會隨確診數降低而減少。


羅一鈞補充,4月20日後確診個案共13,185例,依WHO嚴重度分類,2,444人(18.5%)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屬於重症患者;年齡高於60歲4,572例個案中,有1,639例(35.8%)為重症。


疫情起伏!增129例本土 高雄與恩主公爭議指揮中心回

▲6月24日本土疫情發展趨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北農事件將會全體PCR採檢 市場外劃定熱區加強疫調


陳時中表示,新確診個案數、疫情趨勢、群聚事件等,都是觀察第3級警戒會不會繼續維持的依據,針對北農與果菜批發市場群聚事件,已經開會針對專業面檢討且達成共識,市場內會有系統性篩檢,一段時間後將會全體PCR檢查,市場外發生病例,會把熱區地點劃出來監測,並展開疫調,擴大系統性處理。


疫情起伏!增129例本土 高雄與恩主公爭議指揮中心回

▲指揮中心市場專案執行。(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累計14,389例確診,分別為1,167例境外移入,13,16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累計102例移除為空號,累計605例死亡,其中597例本土,另8例境外移入。


更多NOW健康報導
▸脈衝光不只用來改善皮膚問題 還可以治療缺油型乾眼症
▸高風險轉移性攝護腺癌惡化快 荷爾蒙合併療法帶來福音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是否有女性比男性更脆弱、心理復原力較差的刻板印象?真的是性別造成的影響嗎?根據一篇發表於2021年12月《臨床精神病學雜誌》的研究指出,從壓力相關心理後遺症的篩檢中,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現與壓力相關的心理後遺症(SRPS),例如重度憂鬱症、廣泛性焦慮症和創傷後壓力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台灣每8位成人就有一位發生腎臟病變,20歲以上成人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已逾12%,且有超過9成的腎臟病患者罹病卻不自知,是台灣人民極需重視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病患林先生分享,平時自覺身體狀況控制得宜,只是常感到疲憊、 出現泡泡尿,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檢測,才發現竟已即將邁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一名27歲男性,確診HIV感染至今三年多,一開始就醫時身材中等,175公分的身高,體重72公斤,但卻在一年內體重飆升10公斤,血壓也有升高的趨勢。醫療團隊與他討論後發現,他因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導致日夜作息顛倒,甚至偶爾忘記服藥。經醫師不厭其煩提醒,他才逐漸意識到HIV...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3月14日「白色情人節」前夕被分手,與情人節或生日前夕被分手一樣令人難過。分手的理由五花八門,每個都令各位男女天天以淚洗面。在2021年,最受熱議,最常見的分手理由又有哪些呢?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過去1年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