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食道癌奪命人數高 預防應從飲食溫度開始

食道癌奪命人數高 預防應從飲食溫度開始

【NOW健康 陳盈臻/新竹報導】52歲林姓女子日前因為胃痛與消化不良而就醫檢查,胃鏡報告顯示,胃部只有輕微潰瘍,但上部食道卻有1顆3公分大小的食道腫瘤,醫師以一般胃鏡順利切除,術後3天即能返家,恢復情況良好。

 

衛生福利部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食道癌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9位,1929人死於食道癌,較去年增加132人,死亡率增加7.9%。如以發生人數分析,食道癌位居10大癌症第10名,每年共計新增2500人。

 

食道癌主要侵襲對象為男性,以2016年為例,台灣男性發生率為女性15.3倍,且集中在50歲以上,最高峰則是60至69歲,不過近幾年來,也出現不少40多歲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

 

食道癌與菸酒有關,近年來醫界證實,食道癌與嗜吃醃漬食物,以及常喝熱湯熱飲等飲食習慣有關,世界衛生組織將攝氏65度以上的熱飲,列為可能的致癌因子。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范峻維表示,案例中的林姓女子確診為早期食道癌,她母親則是在去年診斷出食道癌,且2人罹癌位置相近,均在上部食道,推測可能與共同飲食習慣有關。

 

范峻維說明,傳統治療早期食道癌,必須進開刀房開胸切除全食道,再把胃提高,接著再做縫合,患者術後常消化不良,容易嘔吐等副作用,而影響生活品質。目前則以胃鏡做食道癌黏膜下切除手術,效果好且副作用低。

 

新式手術採用內視鏡電刀切除食道的早期癌細胞,身上不會留下任何傷口,也不用開胸切除食道,傷口小,術後恢復快,隔天便可喝水進食,3天即可出院,快速恢復正常生活。

 

食道癌危險因子為抽菸、喝酒、吃檳榔,以及不良飲食習慣,由於早期食道腫瘤形狀平坦,幾乎沒有症狀,范峻維建議,高風險族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5歲周姓油漆工菸癮達30年,平常有乾咳情形,最近發現痰中帶血,還出現後背痛症狀,兩個月來爆瘦十多公斤,經就醫切片檢查後,確診為分化不良的肺腺癌,醫療團隊討論後,建議採用好神刀縮小腫瘤,再以手術切除,術後腫瘤幾乎連根拔除,正持續復健治療,近期內可望順利返回職場工作。 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COVID-19在飛沫中可存活並具有傳染性長達3小時,在紙板上長達24小時,在塑膠和不銹鋼上長達72小時;而第二種傳染途徑是病毒接觸嘴脣、嘴巴、鼻子、眼睛之後,從這些身體部位設法進入氣管和肺部。 傳染途徑同流感 飛沫傳染力強 相關研究顯示,COVID-19的傳染與流感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本土疫情首次單日破千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15日宣布新增本土病例1,209例。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目前防疫的重點並非控制規模,而是「減災」,內容包含疫苗接種、藥物的整備與輕重症分流。其中,為強化輕重症分流收治,確保醫療量能及病人能即時獲得醫療照護,衛生福利部提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癌症蟬聯台灣十大死亡榜首,早期癌症患者迷信所謂的中醫偏方治療,並誇大西醫治療的副作用,拒絕手術、放療及化療,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不過,近年來,中醫治療癌症也越來越多人接受。 中醫緩解副作用 提升癌患生活品質 台北榮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楊仁鄰主任表示,癌症診斷後,經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