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西醫合併治療 癌症照護更完整

中 西醫合併治療 癌症照護更完整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癌症蟬聯台灣十大死亡榜首,早期癌症患者迷信所謂的中醫偏方治療,並誇大西醫治療的副作用,拒絕手術、放療及化療,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不過,近年來,中醫治療癌症也越來越多人接受。

中醫緩解副作用 提升癌患生活品質

台北榮總醫院傳統醫學部楊仁鄰主任表示,癌症診斷後,經由專科醫師評估後,接受手術、化療、放療或標靶等治療,由癌症治療所引起的腸胃不適、掉髮,以及療程中常出現的口乾、口腔潰瘍、腹瀉、便秘、疲勞、體重減輕等不適,以上症狀大都會使病患的生活品質下降、生心理問題增加,甚至無法使西醫之療完整,而使其預後惡化。

目前研究指出,配合使用中醫醫療對於癌症相關症狀來說能有效緩解,透過中醫的體質調理,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進一步協助病患完成西醫療程而改善患者預後。

中醫藥輔助有時機 降低治療副作用

中醫藥在癌症輔助的時機,以患者整體的狀況,根據西醫癌症的癌症嚴重和治療方式,包括期數及正在接受的治療,是否有造成其他疲倦、腹脹、眠差等原因,並搭配中醫的望聞問切,配合中醫輔助治療,以減緩癌症及癌症治療的伴隨症狀,使癌症治療更加完整。

中、西醫聯手 放療、化療分工進擊

楊仁鄰進一步指出,目前中、西醫最常見的結合方式,是在放療和化療階段的分工。超過半數的放療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骨髓抑制、心肝腎功能損害等症狀,中醫、中藥可以幫助患者減輕不良反應,解決消化道的不適,使患者以比較健康的身體承受化療;即便對於不能放化療,也不能手術的患者,比如老年人、心肝腎功能不好、體質弱的患者,應用中醫藥可以改善他們的臨床症狀,延長生存期,使他們帶瘤期間的生活品質更好。

【延伸閱讀】

推動台版癌症藥品基金 籲健保署仿效英國制度

協力共織癌症照護網絡 讓癌友活得久也要活得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8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35歲、個性開朗的葉小姐日前在接種新冠肺炎疫苗後出現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兩周未緩解,她認為是疫苗副作用造成的而到診所就醫,可是接受一系列的心臟與胸腔檢查後都發現沒有明顯問題。查無原因令葉小姐非常煩惱,她仍然覺得是疫苗導致自己不舒服,擔心自己會不會是好不了的嚴重後遺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根據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統計,在台灣40歲以上的中壯年男性約有40%會遇到勃起硬度不足問題,50歲以上甚至每2人就有1人!勃起硬度不足不只影響性事表現,許多男性更會因此影響情緒、自信,甚至工作表現大打折扣。 台灣男性學醫學會特別訂定「1111夠硬日」今年也將邁入第3年,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2歲的呂先生,日前騎腳踏車返家,途中發生車禍,送醫搶救後,雖然生命徵象穩定,但他覺得臀部劇痛,連動一下都沒辦法,X光檢查後發現,其髖關節因嚴重撞擊粉碎性骨折,髖臼處從前到後碎成好幾塊。所幸透過新型的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peration Room, HOR)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寶特瓶裝水、瓶裝飲料因方便性高,是許多人的外出必備品,但「瓶裝水喝多會致癌」的說法時有耳聞,究竟為何會有這樣的疑慮?原來主因出在「塑膠微粒」及「塑化劑」的誤解,但其實兩者來源相異,就連規範也大不相同。塑膠微粒常存於環境 本就易進入生物循環塑膠微粒定義為長度小於5 mm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