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瓶裝水會喝下塑化劑? 食藥署:寶特瓶無塑化劑成分

喝瓶裝水會喝下塑化劑? 食藥署:寶特瓶無塑化劑成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寶特瓶裝水、瓶裝飲料因方便性高,是許多人的外出必備品,但「瓶裝水喝多會致癌」的說法時有耳聞,究竟為何會有這樣的疑慮?原來主因出在「塑膠微粒」及「塑化劑」的誤解,但其實兩者來源相異,就連規範也大不相同。

塑膠微粒常存於環境 本就易進入生物循環

塑膠微粒定義為長度小於5 mm之塑膠碎片,由塑膠經分解所產生。經研究顯示,塑膠微粒常存於環境中,可由空氣、地下水、海水及地表水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入環境循環中,並經由生物累積之方式轉移至食物鏈上層的生物體中

食品藥物管理署解釋,目前國際間尚未針對食品中塑膠微粒訂有管理規範,其對人體健康風險危害亦無明確的證據,後續仍要有更詳細的研究。

塑化劑用於增添材料柔軟性 寶特瓶無此成分

塑膠微粒等於塑化劑嗎?食藥署解答,塑化劑又稱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然而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也就是瓶裝水使用的寶特瓶即不添加塑化劑。

塑膠食品包裝需標示 可供民眾購買前評估

為使民眾能夠安心使用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具,食藥署已於「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訂有塑化劑材質及溶出試驗限量標準等規定,並要求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產品販售前,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規定,標示產品相關資訊(包含品名、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淨重、容量或數量、國內負責廠商之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原產地(國)、製造日期等資訊等)。

消費者依產品資訊正確使用,可安心使用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產品,另食藥署持續執行相關稽查專案計畫,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面,以保障民眾使用之安全。

寶特瓶不耐高溫 使用上仍需注意

寶特瓶雖不含塑化劑,但其不耐高溫,因此民眾也要記得儘量不要拿寶特瓶來裝溫熱水,也需避免將瓶裝水留置於車中,以防密閉空間溫度太高使寶特瓶變質。

【延伸閱讀】

疫苗混打有比較好嗎? 臺大醫院「AZ混莫德納」試驗結果出爐

拖延治療乳房潰爛飄異味 荷爾蒙搭標靶助延緩化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8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片截自生物谷以及新浪湖北 寒氣這個詞,大家應該很好理解。傳統的中醫非常看重寒氣的醫治,因為寒氣不重視,就是為身體埋下禍根種子,引起許多疾病。 天氣越來越暖了,是逼出身體內寒氣的時候了。 你是那個寒氣重的人嗎? 寒氣重的人都有哪些表現? ①手掌大魚際發青 圖片截自今日頭條,下同 手掌大魚際在全息理...

閱讀詳情 »

圖片截自網易新聞以及今日頭條,下同 每一天我們都需要吃飯,吃飯怎麼能離得開蔬菜呢?蔬菜對於我們非常的重要,可以補充我們人體所需要的一些元素。但是,有些蔬菜對於我們的身體就沒有那麼有利了,甚至食用以後還會給我們造成生命危險,大家趕緊來看看吧! 1、銀耳發黃 銀耳如果變質很有可能是因為黃桿菌污染而造成,...

閱讀詳情 »

相信今天起床後的大家,都感受到溫度比昨天回溫個兩三度,北部中午高溫突破了20度,南部也會突破25度以上,是相當溫暖舒服的天氣,不過晚上仍有些涼意,提醒大家需要適時增添衣物。 (圖片擷取自wikimedia)這週的天氣予以往前一兩週不同,相當晴朗舒適,尤其每天溫度會比之前回升一點,民眾可以感受到春暖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原視TITV」APP是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在2016年推出的新利器,主要希望藉由行動科技的技術,讓原住民族電視台的優質內容與部落族人生活緊密結合;watawtau原為魯凱族語,為「報訊、呼喊」之意,原視TITV App的精神能讓原住民的好聲音、多元文化意涵和生活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