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瓶裝水會喝下塑化劑? 食藥署:寶特瓶無塑化劑成分

喝瓶裝水會喝下塑化劑? 食藥署:寶特瓶無塑化劑成分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寶特瓶裝水、瓶裝飲料因方便性高,是許多人的外出必備品,但「瓶裝水喝多會致癌」的說法時有耳聞,究竟為何會有這樣的疑慮?原來主因出在「塑膠微粒」及「塑化劑」的誤解,但其實兩者來源相異,就連規範也大不相同。

塑膠微粒常存於環境 本就易進入生物循環

塑膠微粒定義為長度小於5 mm之塑膠碎片,由塑膠經分解所產生。經研究顯示,塑膠微粒常存於環境中,可由空氣、地下水、海水及地表水以直接或間接方式進入環境循環中,並經由生物累積之方式轉移至食物鏈上層的生物體中

食品藥物管理署解釋,目前國際間尚未針對食品中塑膠微粒訂有管理規範,其對人體健康風險危害亦無明確的證據,後續仍要有更詳細的研究。

塑化劑用於增添材料柔軟性 寶特瓶無此成分

塑膠微粒等於塑化劑嗎?食藥署解答,塑化劑又稱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然而並非所有塑膠製品都含有塑化劑,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也就是瓶裝水使用的寶特瓶即不添加塑化劑。

塑膠食品包裝需標示 可供民眾購買前評估

為使民眾能夠安心使用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具,食藥署已於「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中,訂有塑化劑材質及溶出試驗限量標準等規定,並要求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產品販售前,應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6條規定,標示產品相關資訊(包含品名、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淨重、容量或數量、國內負責廠商之名稱、電話號碼及地址、原產地(國)、製造日期等資訊等)。

消費者依產品資訊正確使用,可安心使用塑膠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產品,另食藥署持續執行相關稽查專案計畫,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面,以保障民眾使用之安全。

寶特瓶不耐高溫 使用上仍需注意

寶特瓶雖不含塑化劑,但其不耐高溫,因此民眾也要記得儘量不要拿寶特瓶來裝溫熱水,也需避免將瓶裝水留置於車中,以防密閉空間溫度太高使寶特瓶變質。

【延伸閱讀】

疫苗混打有比較好嗎? 臺大醫院「AZ混莫德納」試驗結果出爐

拖延治療乳房潰爛飄異味 荷爾蒙搭標靶助延緩化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8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老是忘東忘西,常聽到「該吃銀杏補腦!」的調侃,這也側面說明「銀杏補腦」的說法深入人心。但避免腦力退化,吃銀杏是否真有用?隨著人口高齡化,如何長保頭腦清明,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而談到腦力衰退,得先澄清「健忘」和「失智」是兩回事。 台南奇盛診所主治醫師陳之盛表示,一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曾可梵/台北報導】耳鳴是許多老年人都可能罹患的疾病,而歷史上著名的畫家梵谷也同樣患有耳鳴的困擾。根據史料記載,梵谷因長年飽受耳鳴折磨,最後甚至選擇割耳試圖阻止耳鳴發作時的難受。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現代醫療的進步,耳鳴在今日已非不治之症,只要透過耐心治療,病情也能獲得舒緩並逐漸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現年44歲的胡先生,22年前兵役體檢時發現腎臟長出多顆囊腫,確診罹患多囊腎遺傳疾病。這個疾病讓阿嬤在40多歲就過世,自己父親也因此於52歲開始洗腎、69歲過世。「多囊腎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奪走家人的幸福。」如今身為四個孩子的爸爸,胡先生在2年半前獲得新希望,當時出現口服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達文西手術為目前全球最先進的微創手術系統之一,超過2.4萬篇研究報告指出,運用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可降低手術失血量、術後併發症、縮短住院時間等。然而幾乎在各科別都可以運用,卻並非都有健保給付,民眾必須自費負擔。就有保險業者順勢推出達文西手術保單,民眾可視需求加購,若真的面臨到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