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放任飯後血糖飆高 拒吃青菜男終洗腎

放任飯後血糖飆高 拒吃青菜男終洗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50餘歲的糖尿病患者,飯前血糖一直以來都維持在正常數值,一次回診時卻發現糖化血色素超過9%,飯後血糖值更飆破400mg/dl,詢問下才得知因為長期外食,嚴重偏食,平時根本完全不攝取蔬菜,由於沒有任何異樣,即使醫師建議改變飲食習慣,卻仍堅持肉食主義,恣意放任飯後血糖大幅波動,最終發生腎臟併發症而入院治療,也因為腎功能已嚴重惡化,開始接受洗腎治療。

目標:糖化血色素<7% 飯前與飯後血糖同樣重要

國泰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黃莉棋醫師表示,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若要達到糖化血色素<7%的治療目標,飯前與飯後血糖的控制同樣重要。飯前血糖目的在於了解血糖的基礎值,而飯後血糖則是判斷患者處理血糖的能力,也反映出飲食狀況,臨床常見患者只有檢測飯前血糖,忽略飯後血糖的監控,但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飯後血糖控制不佳會影響心血管功能,加劇腦中風、心臟病等併發症風險。

飯前飯後血糖差逾50 mg/dl 有這些原因

血糖檢測有助於檢視飲食與治療策略是否需進行調整。黃莉棋醫師指出,飯前血糖目標值為120-140 mg/dl,而飯後血糖目標值則是140-160 mg/dl,建議患者進行自我血糖監測時,應採用配對血糖的方式,意即測量同一餐的飯前血糖與飯後血糖,兩個數值的差距應控制在50 mg/dl,一旦超過就要注意是否有下列兩種狀況,包括:一、飲食是否過量或是糖分過高?二、是否忘記用藥?若飲食正常,也有按時服藥,即應儘速回診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案。

口服藥物血糖仍難控 胰島素來相助

黃莉棋醫師進一步說明,當口服藥物無法改善血糖控制狀況時,建議提早使用胰島素穩定血糖,越早使用越有助於保護胰臟功能,也有利於降低併發症風險。而現行胰島素治療也有複方藥物可提升用藥的便利性;複方控糖筆內含多種治療機轉,可同時控制飯前與飯後血糖,一天只須用藥一次,提供患者更方便的治療選擇。

黃莉棋醫師強調,患者平時仍是要培養正確的血糖監測習慣,定期測量配對血糖,建議每週至少選兩個平常日與一個假日,挑選不同餐來檢視配對血糖,以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醫師也會視血糖檢測結果給予藥物和飲食習慣的調整和建議。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78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撰文/春霓、示範者/高慧蓉、攝影/張紋豪、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除了跌倒之外,安全進食同樣是老年照護的一大重點。隨著年齡增長;器官一樣會老化,包含:食道、咽喉…等等,當影響到飲食時,吃東西不再像以前那般順暢,很多硬的食物也得適時的放棄。 為了防止年長者因進食困難以至於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都有脂肪瘤,有的人只是小小顆,不大也不痛不癢;然而,卻有人的脂肪瘤會長到10公分大,甚至有人會因為壓迫到神經,而出現疼痛。皮膚科醫師提醒,脂肪瘤分為良性與惡性,而且都會越長越大,最好及早做治療。 長在脊椎附近較深位置 恐壓迫神經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包包或口袋裡不再只是放錢、放手機就夠了!不想讓自己或家人身體狀況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每況愈下,從現在開始養成把長效型的口罩、乾洗手慕斯、私密噴霧這三寶隨身攜帶在包包裡的好習慣,別被PM2.5、病毒、細菌打垮了身體,必要時可以保住一命! 「超季銨因子」讓保護更長效 無毒不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嘔吐還解黑便 不是食物排泄、竟是腸胃道出血! 一名50歲的中年男性,患有高血壓並平日都有規則服藥,前一晚與朋友聚餐,吃了生魚片和牛排,早上起床後即開始上吐下瀉,全身無力冒冷汗到醫院急診。到院時,急診醫師發現男子臉色蒼白,血壓偏低,經醫師仔細詢問病情,發現該名病患早上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