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以翔讓人重新看見「猝死危機」 3大高風險群可考慮植入式去顫器預防

高以翔讓人重新看見「猝死危機」 3大高風險群可考慮植入式去顫器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高以翔心因性猝死 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居多

高以翔錄製綜藝節目《追我吧》,突然暈倒昏迷送醫後搶救不治,消息震驚各界。年僅35歲的他被證實是「心因性猝死」,也就是因為心血管疾病造成心臟突然停止而猝死的。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陳文鍾主任說,心因性猝死的病人絕大多數都是因心室頻脈、心室顫動等心律不整所造成的,相較之下,其他心律不整並不致命。

猝死存活率不到1成 復發率卻高達有4成!

正常心跳每分鐘60-100下,心室頻脈每分鐘心跳超過150下、心室顫動每分鐘心跳超過350下,心臟無法有效幫浦輸送血液到全身,如果沒有外力干擾恢復正常心跳,就很可能會猝死。

就算及時CPR和AED電擊搶救,醫院內存活率有19-25%、院外存活率只有7-10%,兩年內復發率卻高達40%,高風險群包括曾不明原因經常昏厥、家族遺傳致命性心律不整、特別是檢測心臟功能的左心室射出分率小於35%的患者。而猝死究竟能不能預防?

陳文鍾主任說,預防猝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植入式去顫器。從沒發生過猝死性心室頻脈或心律不整的高風險群,預先安裝植入式去顫器就屬於「初級預防」;曾發生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被CPR或AED搶救回來後,再植入去顫器就屬於「次級預防」。目前植入式去顫器只有次級預防有健保給付,經高以翔一例後,心臟學會也再次建議健保局,考慮針對65歲以下未曾發病的高風險中壯年給予初級預防給付。

植入式去顫器 第一時間搶救有如口袋AED

研究發現,植入式去顫器ICD(或植入性心臟電擊器)能降低49%猝死率,在病人鎖骨下方做皮下切口,植入名片盒大小的「小型移動式AED」,把導線連接心臟,偵測不正常心跳,讓病人能在發生猝死危機的第一時間進行電擊搶救。

陳主任解釋,植入去顫器的手術時間約1小時,病人在術前一天先住院,第二天進行手術,術後觀察一到兩天後就能出院,也因為只有切開皮下,做一個「口袋」,算是一個小型手術。

僅次級預防有健保 心臟學會籲放寬給付條件

呼籲民眾,發現有人發生猝死昏厥時,應及時施做CPR及AED,心因性猝死經急救存活者,應該評估植入ICD,猝死高風險族群更應該慎重考慮,避免憾事再發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7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曾因小學被笑胖,14歲少女小君長期減肥減出厭食症,近半年來體重從35公斤掉到21公斤,身高也從12歲後就停在146公分,甚至還有停經的問題,最後連走路的力氣都沒有,由父親揹到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心智科看診後,強制住院治療。 偏激節食 危及生命 就醫看診時,測量她的心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疾病都是因為老化導致,例如退化性關節炎,顧名思義,就是關節因為年邁而退化了!中醫師指出,人老了,身體機能會變差,而且是進行式的,氣血循環就會不好;因此,想要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就應該從補氣血做起。  源頭從腰椎開始 中醫師賴鎮源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氣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愛滋新藥副作用低!疾管署宣布,6月開始,國內愛滋治療使用三合一新藥,包括舒發錠(Atripla)、康普萊(Complera)及三恩美(Triumeq),感染者每天只要服用1次,且噁心嘔吐、腸胃不適等副作用也大幅降低,預估約有2萬名患者受惠,可望有更多患者願意接受治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