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以翔讓人重新看見「猝死危機」 3大高風險群可考慮植入式去顫器預防

高以翔讓人重新看見「猝死危機」 3大高風險群可考慮植入式去顫器預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高以翔心因性猝死 心室頻脈、心室顫動居多

高以翔錄製綜藝節目《追我吧》,突然暈倒昏迷送醫後搶救不治,消息震驚各界。年僅35歲的他被證實是「心因性猝死」,也就是因為心血管疾病造成心臟突然停止而猝死的。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陳文鍾主任說,心因性猝死的病人絕大多數都是因心室頻脈、心室顫動等心律不整所造成的,相較之下,其他心律不整並不致命。

猝死存活率不到1成 復發率卻高達有4成!

正常心跳每分鐘60-100下,心室頻脈每分鐘心跳超過150下、心室顫動每分鐘心跳超過350下,心臟無法有效幫浦輸送血液到全身,如果沒有外力干擾恢復正常心跳,就很可能會猝死。

就算及時CPR和AED電擊搶救,醫院內存活率有19-25%、院外存活率只有7-10%,兩年內復發率卻高達40%,高風險群包括曾不明原因經常昏厥、家族遺傳致命性心律不整、特別是檢測心臟功能的左心室射出分率小於35%的患者。而猝死究竟能不能預防?

陳文鍾主任說,預防猝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植入式去顫器。從沒發生過猝死性心室頻脈或心律不整的高風險群,預先安裝植入式去顫器就屬於「初級預防」;曾發生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被CPR或AED搶救回來後,再植入去顫器就屬於「次級預防」。目前植入式去顫器只有次級預防有健保給付,經高以翔一例後,心臟學會也再次建議健保局,考慮針對65歲以下未曾發病的高風險中壯年給予初級預防給付。

植入式去顫器 第一時間搶救有如口袋AED

研究發現,植入式去顫器ICD(或植入性心臟電擊器)能降低49%猝死率,在病人鎖骨下方做皮下切口,植入名片盒大小的「小型移動式AED」,把導線連接心臟,偵測不正常心跳,讓病人能在發生猝死危機的第一時間進行電擊搶救。

陳主任解釋,植入去顫器的手術時間約1小時,病人在術前一天先住院,第二天進行手術,術後觀察一到兩天後就能出院,也因為只有切開皮下,做一個「口袋」,算是一個小型手術。

僅次級預防有健保 心臟學會籲放寬給付條件

呼籲民眾,發現有人發生猝死昏厥時,應及時施做CPR及AED,心因性猝死經急救存活者,應該評估植入ICD,猝死高風險族群更應該慎重考慮,避免憾事再發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7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人有服用中藥調理身體的習慣,中藥需求量大,但中藥調劑人力不足,衛福部決意推動「中藥師法」來解決此一難題。對此,中醫師公會與臨床中醫師皆表示肯定。西醫有藥師 中醫為何沒有?中醫師公會指出,中藥調劑人力短缺,近年來僅有0.48%之藥師有意願投入中藥調劑行列。根據資料,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前美國女性內衣零售名店牌維多利亞秘密(Victoria's Secret)模特兒蘭茜(Lindsay Ellingson)每天早晨都會刻意喝熱水,開始她的一天。她從印度草藥學家習得的益處:身體比較容易吸收溫水,而且還有助於暖胃。不過,也有理論說,冷水有助於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為什麼坐在同一間教室裡上課,學生的表現卻並非人人相同呢?《美國醫學會雜誌》日前發表一篇研究表示,孩子表現的好壞,除了後天因素外,與先天腦部的「突觸」有關!研究指出,嬰兒的大腦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嬰兒出生後是腦力與智力的快速成長期,每天以1%的速度生長,研究將新生兒自出生時...

閱讀詳情 »

蔣介石作為中國戰區最高領導人,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之後又敗走台灣,有如此起伏曲折的人生,蔣介石還能享有88歲的高壽的養生之道,值得時下壓力過大、容易抑鬱纏身的年輕人學習。網路上流傳關於蔣介石的長壽秘訣,小編轉載過來,供大家參考。 長壽五秘訣:戒怒欲躁貪言 1、戒躁蔣介石在南京黃浦路生活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