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食道神經病變 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效果佳

食道神經病變 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效果佳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62歲的邱太太無不良嗜好,生活規律。然而4、5年前,開始覺得吃飽後有東西哽在胸口、吞嚥困難,晚上時最明顯,甚至餐後嘔吐、夜間食物逆流及晚上無法平躺睡覺。原以為是胃食道逆流,就醫檢查發現上段食道擴張、食物滯留於食道,確診為第一型食道弛緩不全症,接受肌肉切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

括約肌神經病變 食物累積在食道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胃腸內科醫師許文鴻表示,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是下食道括約肌運動神經元病變,括約肌無法舒張,食道肌肉收縮異常,食物累積在食道管腔,促使食物、唾液逆流導致嘔吐。患者因此不敢進食,導致營養不良、體重減輕甚至反覆嘔吐造成體內電解質失衡、吸入性肺炎等嚴重併發症。

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的發生率約為萬分之一,男女比率相當,發病年齡從年輕到老年都有。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的治療方法,以鬆弛下食道擴約肌的張力為主。過去治療方式有口服藥物、內視鏡治療及外科食道肌肉切開術。外科食道肌肉切開術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有侵入性治療風險。

內視鏡肌肉切開術 體表無傷口、不需進手術室

近年完成首例口內視鏡肌肉切開術治療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原理類似外科食道肌肉切開術,但是完全由胃鏡完成,不需進入手術室。優點為微創內視鏡治療,整個過程在靜脈麻醉下完成,術後體表無傷口,成效與外科手術相當,對不適合開刀患者是一大福音。

許文鴻醫師說明,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的治療須有正確的診斷,近年來高解析食道測壓儀已取代傳統食道蠕動功能檢查,能更精準的診斷不同型態的食道賁門弛緩不能症,找出適當的治療方法。(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03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害怕類固醇副作用  氣喘患者急性發作送院插管有位26歲的小陳(化名)為氣喘患者,由於都沒有出現任何氣喘發作症狀,因此自認已痊癒得差不多;加上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會有增重、月亮臉等副作用,便自行拉長用藥時間,最後甚至完全停藥。結果竟在上個月因感冒引起急性氣喘發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中暑、熱傷害是每到夏天就會出現在各大媒體版面的字眼,而多數人總認為心血管疾病只會在冬天發生,其實並不然!你知道天熱也會引起心臟病發嗎?夏季天熱、脫水 易誘發心臟疾病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表示,不止夏天,太熱或太冷的天氣都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因夏天氣溫較熱,不僅人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遊戲成癮是全球關注的公共健康議題,過度沉迷於電玩遊戲,對個人身心健康、家庭及人際關係和社會都有非常嚴重的影響。醫師指出,遊戲成癮常使得兒童青少年作息不正常、白天精神不濟、上課無法專心、忽略課業及現實的人際關係,在被迫中斷遊戲時也常出現焦慮、憂鬱或易怒的情緒,甚至引發與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守護母嬰健康,降低新手爸媽迎接新生命時的許多忐忑與疑惑,國民健康署自101年9月起建置孕產婦免付費關懷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根據統計,107年孕產兒諮詢專線前三大熱門議題分別是母乳哺育議題「餵母奶可以吃藥、喝咖啡、喝酒嗎?」;其次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