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飯吃太多、奶喝太少! 國人六大類食物迷思:紅鳳菜被誤會大了

潮健康/郭家和

 

飯吃太多 奶喝太少! 國人六大類食物迷思:紅鳳菜被誤會大了

 

六大類食物排名出爐!  國人白飯吃太多?

從國人愛吃的六大類食物排名,竟可發現隱藏健康危機?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攜手國健署與農糧署舉辦「食物明星賽」,根據全台17萬人次的票選發現,六大類食物以高麗菜、白米飯、香蕉、鮮乳、豆腐、核桃奪得國人最愛吃的食物冠軍。該份調查也發現,大蒜、油條、榴槤為國人最挑食的蔬菜類、全榖雜糧及水果類。

 

國內公衛營養專家,中研院特聘研究員潘文涵教授指出,在主食「全穀雜糧類」之中,可以發現國人選擇仍以白米飯為優先。雜糧米飯雖然排在第三位,但是在最挑食的全穀類中也排名前列,顯示國人對雜糧米飯的接受程度呈現兩極化。可能與其口感、味道有關。

 

潘文涵教授提醒,雜糧米飯類食物,包括胚芽米、糙米、蕎麥、紅藜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纖維素和礦物質,有助於身體保健。建議吃雜糧類時細嚼慢嚥,逐步增加雜糧米在日常飲食的比例,最好達到三分之一主食為全穀類的標準。

 

 

飯吃太多 奶喝太少! 國人六大類食物迷思:紅鳳菜被誤會大了

 

豆魚蛋肉是蛋白質攝取順序!  深海魚一週兩次為限

「豆魚蛋肉類」中則以豆腐、鮭魚、雞蛋拿下前三名。潘文涵教授提醒,「豆魚蛋肉」不只是指蛋白質種類,也是建議攝取的優先順序,豆類、魚類和蛋類優於肉類,而白肉又優於紅肉。最好的情況是每天都能吃到豆製品,深海魚建議一周兩次,減少過量重金屬或凝血機制受影響的可能。

 

不過,在生命特殊階段的族群,豆魚蛋肉的順序可以有所調整。潘文涵教授指出,婦女有貧血問題者,可以適量攝取紅肉。生育年齡的婦女及發育中的兒童,因為鐵質需求較多,紅肉的順序可以提前,但基本上仍建議以瘦肉為主。

 

 

飯吃太多 奶喝太少! 國人六大類食物迷思:紅鳳菜被誤會大了

 

大蒜紅鳳菜營養高!  菇類曬乾維生素D更多

蔬菜類票選第一名由高麗菜拿下,地瓜葉、小白菜排名在後。潘文涵教授表示,在票選中最不受到歡迎的「紅鳳菜」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可搭配薑與麻油烹飪提升口感。至於大蒜則因氣味問題而不受國人青睞,但其含有硫化物與多酚類,對健康益處眾多,國內烹調手法也常以蒜頭爆香,國人攝取量尚稱足夠。

 

潘文涵教授提醒,國人攝取蔬菜類有兩大要點,建議各種顏色與各種部位,包括根莖、葉菜、花果類都要攝取,顏色愈多愈好,不要只吃白色與綠色蔬菜。另外,國人對於蕈菇類屬於蔬菜的認知不普遍,而蕈菇類含有多醣體與維生素D,對於維持身體健康機能相當重要。尤其建議多選擇曬乾後的蕈菇類,含有更多的維生素D。

 

 

飯吃太多 奶喝太少! 國人六大類食物迷思:紅鳳菜被誤會大了

 

99%人乳製品吃不夠!  南瓜籽含鎂助控血糖血壓

另外,乳品類食物雖然以鮮乳為票選第一名,但國人約99%每天乳製品攝取量未達標,平均只有0.5杯。潘文涵教授建議,如果因乳糖不耐症而不敢喝鮮乳,可以改喝優酪乳或優格。或是以少量、分散的方式喝鮮乳,約一周之後身體就能慢慢適應消化乳糖。也可多補充鈣質豐富的豆乾、豆腐等食物。

 

 

飯吃太多 奶喝太少! 國人六大類食物迷思:紅鳳菜被誤會大了

 

潘文涵教授提醒,堅果種子類含有不飽和脂肪,對心臟血管健康有明顯幫助,還能補充鎂、維生素B6等營養,有助於血壓控制。一天建議可攝取1小湯匙的堅果量,除票選中受歡迎的核桃、松子仁、開心果之外,南瓜籽也是非常好的選擇,而且含有充足的鎂,對於血糖、血壓控制有助益。唯要注意每日堅果量不宜過量。

 

 

飯吃太多 奶喝太少! 國人六大類食物迷思:紅鳳菜被誤會大了

 

水果吃太多擔心升糖?  含糖飲料才是地雷

至於水果類票選排行以香蕉、火龍果、梨子最受歡迎,潘文涵教授指出,水果攝取原則與蔬菜相同,顏色愈多樣化愈能攝取不同的維生素與礦物質。一般健康成人攝取水果,每餐以一份拳頭為準,並不用擔心水果的升糖問題,反倒是要注意少喝含有大量游離糖的含糖飲料,避免血糖上升。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台灣糖尿病專家許惠恒教授表示,營養知識教育相當重要,透過票選與各項營養活動,希望幫助民眾將缺乏的食物種類及營養素吃足,對於維持健康、預防代謝症候群及慢性病將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疫情升溫的此時更需要充足的營養與體力來因應。

 


延伸閱讀:

慢性發炎與肥胖、癌症有關! 哈佛:多吃5種「天然食物」抗發炎

飲食決定身體保護力!研究:多吃「植物性飲食」 Covid-19中重症風險降41%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下同 經常掏耳朵還會引起耳屎的分泌異常,耳屎可能越長越多,新分泌的耳屎會由原本的片狀變為碎屑狀,從而降低保護耳朵的能力。+有時,我們會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來形容一個人「耳背」。人們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潛意識上,是把它當成了人體的廢棄物。其實,耳屎還有個學名叫耵聹。 耳屎需...

閱讀詳情 »

  翻攝今日頭條,下同   清明節之際,不可避免地要提到“死亡”這個話題。曾有一篇《死亡前72小時是什麼感覺?》的文章關注度非常高,它涉及到的其實是醫學上“臨終關懷”的話題,但這篇文章體現了過多的自我感受,缺乏醫學基礎。 記者向多...

閱讀詳情 »

翻攝6park、slidesharecdn   有一種危害叫做“精製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長期高糖飲食者壽命比正常的短10~20年。糖攝入多了,人就會因攝入能量太多而產生飽腹感,影響對其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食品的攝入。 翻攝今日頭條 糖攝入...

閱讀詳情 »

 翻攝今日頭條,下同   百香果又名西番蓮、雞蛋果。原產南美洲,果實形狀如雞蛋,果汁黃色如蛋黃,故又名雞蛋果。百香果又分為紫百香果、黃百香果。可食部為種子和汁液,種子香脆可口。果實成熟後香氣芬芳,可散發出石榴、菠蘿、香蕉、草莓、檸檬、芒果等十多種水果的濃郁香味。也經常被作為天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