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飲食、作息、情緒莫名不對勁? 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飲食 作息 情緒莫名不對勁? 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有這樣的問題嗎?自覺身體有問題看醫生卻看不出個所以然?身體某些病痛經常反覆發作,吃藥也吃不好?常不自覺處在或高、或低的極端情緒中,影響周遭人及生活作息?小心!這或許不是疾病所引發的適應症,也不是你個性遺傳天生的問題,而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了!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多 對病治療才能見效

身心科副院長洪文品醫師指出,人體自律神經一旦失調,影響最大的三個層面即為「作息」、「飲食」及「情緒壓力」,不僅睡眠失常、腸胃道系統受影響,身心也將因正、副交感神經無法達到平衡,進而產生亢奮、焦慮、煩躁、疲累等精神崩潰狀態,影響層面甚廣。不過最令人憂心的是,自律神經所反應在身體的病痛,往往會誤導民眾以為是外來疾病所引起,因此去看腦神經科、腸胃科、心臟科..等,檢查卻又都正常,如此光靠服用藥物的下場,好一點即是減輕病痛,壞者也可能只是暫時症狀轉移。在對症不對病的治療下,恐怕無法讓自律神經失調獲得真正的治療及緩解。

何謂自律神經失調? 身體煞車、油門失衡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洪文品副院長解釋,人體的自律神經主導著每個器官的調節及運作,可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兩者間就有如車子的油門及煞車系統,若搭配得宜,即可讓身心處於安全及平衡的健康狀態,一旦失調,將可能導致暴衝或失常。而自律神經失調可分為多種類型,舉例來說,若交感神經高、副交感神經低,屬於暴衝焦躁型,這類族群很容易處於高昂狀態,常出現肩頸痠痛、緊繃、情緒不穩、胸悶、入睡困難及消化道系統異常等狀況;若正、副交感神經相對較低,則屬於身心衰弱型,會每天都感到很疲累、精神不繼、身心交瘁,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反之若是交感神經很低但副交感神經高,則屬於消沉憂慮型,此類族群身體易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容易引發憂鬱、躁鬱症,需特別注意。

6旬退休師腸道、睡眠異常 治療自律神經失調改善

曾經有一位60多歲退休的老師,因為胃食道逆流及睡眠困擾而來,已經看遍台中各大醫院,藥物有吃有效沒吃又發作,整天都覺得自己沒有力氣。後來檢測出來發現交感、副交感都呈現極度低下的狀況,原來在長期累積的工作壓力及自我要求下,已經讓他健康資源過度耗損。經過高單位營養治療後,大大小小的毛病改善很多,現在每天都可以規律的去運動,四處跟朋友聚會。

你有自律神經失調嗎? 醫師這樣建議

該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洪文品副院長表示,可觀察自己是否有兩種以上的病症長期並存,且經就醫後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疾病診斷,或是透過「自律神經高敏感檢測分析量表」檢測自己是否為高敏感族群。若自覺疑似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醫師可進一步藉由量表分析成果及自律神經儀這類精密儀器的多面向檢測,歸納出你的自律神經失調類型,並採以不用藥的方法找出問題根本,針對正、副交感神經的失衡來對症治療。


飲食 作息 情緒莫名不對勁? 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

洪文品副院長最後也補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透過五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刺激,來誘導正、副交感神經的平衡,以利達到放鬆舒壓,例如:看美好及有興趣的事物、聽能讓自己感到放鬆的音樂及聲音、吃美味的食物、聞喜歡的香氛來緩解壓力,最後就是透過觸覺的撫摸或是按摩來釋放壓力。但最重要的還是應尋求專業身心科的協助,讓自己在專業醫師的指示下,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治癒方式。

【延伸閱讀】

過半糖尿病患者未察覺腎臟已病變 應及早介入管理預防洗腎

植入去顫器怕感染! 抗菌網袋助一臂之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0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這個夏天,台灣熱爆!台北市的氣溫更曾創下120年的新高!伴隨高溫而至的,是強烈紫外線(UV)的毒害,環保署更多次發出紫外線指數危險級預報,提醒民眾出門前要做好防曬措施。以為做足防曬三寶:打傘、戴墨鏡、塗防曬就已經足夠?在紫外線肆虐的現代,不少專業人士均提出另外一個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可溶性玉米纖維或可幫助青少女、年長女性強健骨骼,對於青少女,可溶性玉米纖維可以促進骨質生成,而對於年長女性,可溶性玉米纖維則有助保留骨本。美國普度大學營養學特聘教授康妮.威佛表示,腸道細菌生態是健康最前線;而可溶性玉米纖維是一種益菌生纖維質,可幫助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老鼠若頻繁接受抗生素治療,很容易產生第一型糖尿病,研究中,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相當於孩童接受中耳炎治療所使用的抗生素劑量。 抗生素可能影響胰島細胞發炎反應 研究作者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轉譯醫學與微生物學教授馬汀.布拉瑟表示,研究顯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當發生癌症骨轉移時,即定義為癌症末期,病患的療效會變差、存活期變短,經常引起劇烈疼痛,嚴重降低生活品質,脊椎轉移造成脊椎塌陷而壓迫到神經,造成半身癱瘓、大小便失禁,負重骨骼如下肢大腿骨或小腿骨的病理性骨折,則會使病人失去運動功能,而高血鈣症,會導致病人的意識不清,造成病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