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該考慮達文西手術嗎? 林口長庚副院長馮思中:醫病先溝通

該考慮達文西手術嗎? 林口長庚副院長馮思中:醫病先溝通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如果不是設備成本,以其靈活、減輕醫師負擔等優勢,相信有一天會取代大部分腹腔鏡手術。」具備1028例達文西手術經驗的林口長庚副院長馮思中大膽預言,表示達文西針對攝護腺癌等已有健保給付,其他婦產科、一般外科等科別也具有優勢,應用越加廣泛,強調達文西機械手臂是一種好的工具,建議患者先與醫師討論,根據科別、疾病情況,評估治療最大幫助。

什麼是達文西機械手臂?

達文西機械輔助手術系統是由美國公司研發,賦予微創手術醫療嶄新的定義,獲得世界各國廣泛採用。傳統外科手術以人手執刀,後來演變出腹腔鏡,醫師站在手術檯旁透過螢幕開刀,至於達文西機械手臂有何不同?

馮思中副院長解釋,腹腔鏡屬於微創手術,達文西手術則是更進階的微創手術,醫師操作機器人來開刀,機器人不僅克服疲憊問題,且機器手臂媲美人手,操作靈巧精細,加上高階影像系統,提供三度立體空間影像,等同醫師肉眼直視體內組織,提升微創手術的新境界。

截至2020年,全世界約有5989台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共完成超過850萬例手術。台灣首例始於2004年,最早由長庚、振興、三總、中榮起頭逐漸普及,現已為醫學中心基本配備,全台已完成超過5萬3千例達文西手術,協助病患迅速恢復日常生活,為台灣先進的健康照護系統帶來重大貢獻。

達文西機器手臂 適用哪些疾病?

達文西機器手臂最初被設計針對心臟手術,不過心臟術式過於複雜,反而在泌尿科、婦產科發揚光大,目前一般外科、耳鼻喉科、大腸直腸科等科別都可運用。

以最成功的泌尿科為例,攝護腺癌、腎癌已納健保給付,馮思中副院長說明,由於攝護腺深埋骨盆腔內,器官雖然不大,但靠近膀胱、尿道,如果開刀處理不慎恐會誤傷器官與神經,且該處周遭血管多出血相對嚴重,是開刀最麻煩之處。他強調,攝護腺手術最終目標,是希望患者術後小便、性功能不受影響,達文西手術術後風險較低,出血較小,器官功能保留最好。

根據長庚醫院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統計,超過7700名病患接受機器手臂微創手術治療,其中又以泌尿科占五成最多,婦產科近兩成、一般外科一成五、耳鼻喉科一成、胸腔加心臟外科將近一成。國外則是因飲食習慣的不同,近幾年來疝氣手術的興起,一般外科占了四成、婦產科三成、泌尿科不到兩成。

長庚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全科治療 多種疾病一次解決

該考慮達文西手術嗎? 林口長庚副院長馮思中:醫病先溝通

身為台灣最早期使用達文西手術的林口長庚,2006年引進第一代機器手臂,至今已經邁入第四代,基隆長庚、高雄長庚、嘉義長庚等院區都有達文西機器手臂為民眾服務,長庚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更被原廠看中,2020年成立「達文西手術訓練中心」,國內醫師受訓不必再出國。

長庚醫院發展達文西手術已經15年,個案數驚人,馮思中副院長表示,他本身是初次開刀的第一批醫師,個人至今累積破千例,所有醫師經驗豐富,且從初代到第四代都曾使用,知悉儀器的優缺點,最知道如何發揮功效。

馮思中副院長也指出,長庚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朝向全科發展,運用於耳鼻喉科、心臟外科、大腸直腸科、一般外科、胸腔外科、整形外科,連乳房重建都可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涵蓋各外科專家共同交流手術經驗。

他分享,曾有病人同時有婦產科肌瘤、泌尿科的腎癌,長庚團隊透過跨科合作,兩位醫師使用同一台儀器聯合開刀,一次解決兩種疾病,幫助病人節省費用,具備幫病人處理一種以上疾病的優勢。

我該選擇達文西機械手術嗎? 醫:醫病先溝通

是否要使用達文西手術?馮思中副院長建議,應視科別與疾病決定,攝護腺癌、腎癌有健保給付,其他部位建議與醫師討論。至於達文西屬於高階手術,簡單手術該用嗎?他強調,達文西手術是一種工具,「好比東方人可以靈活用筷子,需不需要用刀叉?」如果外科醫師有好的工具,手術成功率提高,病人復原速度快,併發症減少,如果不是金額太高,以其靈活、減輕醫師負擔等優勢,他相信有一天會取代腹腔鏡手術。

馮思中副院長觀察,許多以前困難的手術,都必須到醫學中心,不過現在很多區域醫院,手術越開越好,手術複雜度越來越高,因為很多區域醫院也引入了達文西系統,醫師可以開複雜度更高的疾病。

馮思中副院長說,透過好的工具,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建議病人與醫師溝通,聽聽醫師的想法,大部分科別都具有運用的機會。

該考慮達文西手術嗎? 林口長庚副院長馮思中:醫病先溝通

【延伸閱讀】

過半糖尿病患者未察覺腎臟已病變 應及早介入管理預防洗腎

植入去顫器怕感染! 抗菌網袋助一臂之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9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7)日宣布新增14例本土病例,54例境外移入(其中有30例為落地採檢、24例居隔中陽性確診)。14例本土中僅3例為居隔期間陰轉陽,有11例為新匡列的陽性個案。其中以新北設計師(19665)相關的傳染鏈新增最多,其中1案參加聚會,新增8人確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第23期疫苗預約時程在昨(16)日開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23期將提供158萬劑疫苗供民眾施打,預約到明(18)日中午12時。截至今(17)日下午1時,目前已預約85萬5千人,預約率55%。 截至17日下午1時,最多人預約的是莫德納,釋出77.2...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2/17)新增14例本土病例及54例境外移入,本土病例中有3位是居隔陰轉陽,包含鳳山紅茶店員工女友及砂石場延伸之苗栗竹南家族內兩位長者,其餘11位為新匡列而驗出陽性之個案。房屋代銷傳入協會 成員遍布多縣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前日高雄小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筱芬(化名)的父親,是位事業有成的建築師,努力打拼工作照顧家庭,卻在10年前開始出現雙腿無力的症狀,原以為只是年紀漸長的問題,但短時間內行走能力變下降許多,筱芬父親奔波就醫,終確診罹患罕見疾病「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當醫師告知此為家族遺傳性疾病時,筱芬父親立刻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