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排便不順長期便秘嚴重恐肛裂 中醫提醒高危險群愛注意

排便不順長期便秘嚴重恐肛裂 中醫提醒高危險群愛注意

【NOW健康 李蔚萱/桃園報導】現代人3餐不定時且飲食偏精緻化、油膩、多紅肉,加上生活壓力大、少運動,以致排便不順成為一般人日常的寫照。根據健保署108年用藥資料庫統計,便秘相關藥品就占前10大用藥中的2大項,顯示國人有便秘困擾問題不在少數。長期便秘除了容易引發血便、痔瘡,肛門廔管和肛裂廔管也是相當惱人,尤其肛裂廔管更是常被忽略卻又棘手的病症。


中醫師羅永欽表示,久坐、嗜吃紅肉、蔬果及水分補充較少者,是便秘的高危險群,長期便秘者的糞便較硬,解便時需較用力,容易造成裂肛而出血、疼痛,反覆裂肛之後,久了會導致肛門周圍的腺體細菌感染、發炎,形成肛裂廔管,因隱藏在裂肛處難以發現,通常會被診斷為裂肛而未獲得妥善治療,因此難以痊癒。


裂肛廔管的患者解便時會疼痛、流血,甚至會流膿,因此對於解便心生恐懼,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容易使病情更加嚴重。就醫時常被診斷為只有裂肛而已,而未發現廔管,沒有對症下藥,只有單純吃消炎藥、擦消炎藥膏,病灶仍在,因此一直無法改善解便疼痛、出血的問題,恐造成患者生活上極大的困擾。


羅永欽指出,在便秘初期,患者便要注意飲食,多喝水、多吃退火涼性的食物,來幫助排便;若不慎形成肛裂廔管,中醫則會採用多管齊下的治療方式,才能解除廔管之痛。曾收治1名大學生,肛裂廔管的病史維持1年多了,父親雖是醫生,使用西醫治療卻也束手無策,後來經由父親的患者轉介中醫,大學生治療2周後廔管便乾燥脫落,1個月後痊癒。


中醫治療裂肛廔管,是使用藥線放入廔管,使其乾燥脫落後,重新長出新肉,同時內服能幫助消炎的中藥,並搭配有助病灶消炎、消腫的藥浴,再外擦消炎止痛中藥膏。總而言之,裂肛廔管的患者在置入藥線、服藥、泡藥浴、擦藥膏等治療後,廔管約2周會自動脫落,傷口開始收縮癒合,前後約1個月便能痊癒,擺脫裂肛廔管的糾纏。


羅永欽提醒,長期便秘易引發裂肛廔管,而保持排便順暢是避免便秘的不二法門,平時應養成每日如廁的習慣,按時運動、多吃蔬果、多喝水,便秘時可多吃有助軟便的水果,如:木瓜、奇異果、香蕉等,少吃燥熱、油炸食物。維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硬便導致裂肛,就能遠離肛裂廔管。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男子車禍左側斷1根肋骨釀併發症 肋骨固定術關鍵救援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親節將至,你關懷母親或身旁其他女性朋友了嗎?根據國外統計資料,平均每十位女性就有一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常見症狀包括長期嚴重經痛、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甚至導致不孕症的發生,是臨床上發生率最高的婦科疾病之一。今年一篇發布於《今日醫學新聞》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拒當孕期豬隊友!除生產當天、產後育兒,陪伴母親們度過孕期也極為重要,為鼓勵爸爸積極參與伴侶的孕期,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致力來協助台灣社會打造孕兒友好之環境,於母親節舉辦「台灣少子化研討會」,同時正式開跑「孕期神隊友」系列活動,透過線上社群活動與線下婦產科院所的合作,帶動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COVID-19疫情嚴峻,政府為提升全民防護力及兒童保護力,全台已陸續開設兒童疫苗門診或前進學校駐點施打。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也全力配合防疫,除了將至校園駐點之外,鄭舜平院長表示即日起開設「6-11歲莫德納疫苗」門診,讓孩子們都能有充足的保護力,強化社區、學校的保護力,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墨西哥1名6歲男童喝了1杯能量飲品「Monster Energy」後,身體不適,家人緊急送院,被診斷「中毒」,且已經腦死,昏迷6天後,母親忍痛點頭,讓醫師拔管,結束兒子生命。 外電報導,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表示,能量飲品常含有大量咖啡因和糖份,不建議幼兒飲用這類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